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8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8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 有仙则(   )             ②无案牍之形(    )
小题2: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小题3:翻译(2分)
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何用意? (2分)
答案

小题1:①出名  ②使……劳累 (2分) 
小题2: B (2分)
小题3: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分)
小题4:目的在于以古代名贤自喻,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名”是活用词,应解释为动词用法。“劳”应解释为使动用法,“使……劳累”。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B的停顿不当,应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从主语谓语之间停顿的角度,可是从前后两句停顿一致的角度都可以选择出来。
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是”“馨”,“是”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馨”是注解中的重点字,应译为“品德高尚”。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4:试题分析:“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都是名陋室,用它们与自己的陋室类比,表明了自己有着与古贤人一样的志趣。
点评:首先理解语句大意,然后看语句前后都写了什么内容,根据全文内容与主旨做出正确的理解,并用切题的语句表述出来。
举一反三
花落的声音 (12分)
张爱玲
①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②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听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阴谋诡计。
  ③早晨,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④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⑤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
  ⑥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
  ⑦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
⑧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小题1:赏析第一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小题2:文章依次写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花落花谢方式,请分别简述其落花的不同特点。(4分)
                                                                              
小题3:“诗言志,文表情”,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抒写不一样的人生观?(3分)
                                                                              
小题4:作者说:“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根据文章,结合生活,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听到花落的声音?(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 峡(10分)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4分)
(1)略无处:          (2)沿溯阻绝:         
(3)多趣味:          (4)哀转久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      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2分)
小题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桑中生李(8分)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择》)
【注】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豚(tún):小猪。③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一犬吠声”的省略,比喻众人随声传闻。④翕(xī):集聚。赫:盛貌。⑤滂沱(pāng tuó):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1)见惊云:               (2)见空桑中有土:               
(3)植种:                 (4)余浆溉灌: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驩曰:“诺!”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齐为会日,***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2分)
(1)邑入不足以                      (2)坐者皆起,             
小题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何人可使收债薛者/生忧患,死于安乐
B.孟尝君进冯驩而请之/断其喉,尽其肉,
C.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烧之/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D.所以求息者,为无奉客也/温故知新,可为师矣
小题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2)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小题4:你对冯驩“收债于薛”的举动感到意外吗?你如何评价冯驩的这一做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岳阳楼记》(11分)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前人之述矣/众妙毕B.南潇湘/初
C.暮冥冥/不宜妄自菲D.而长烟一空/一食尽粟一石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小题3:选文抒写了“迁客***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每空4字)(4分)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