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15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小题。(15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3)策之不以其道 策 (4)执策而临之 临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而以“千里马”喻指人才,以“伯乐”喻指 ,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3分) 小题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4分) |
答案
小题1:(1)或:有时 (2)食:通“饲”,喂 (3)策:用鞭子打 (4)临:面对 小题2:(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滑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小题3:食马者 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人 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 小题4:参考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或:一词多义,有时; (2)食:通假字,通“饲”,喂; (3)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4)临:一词多义,面对。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且”(尚且)、“等”(等同,一样)、“得”(能够)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其”(难道)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喂马的人不知道那是千里马,不按照喂食千里马的方式来喂马,反而说天下没有千里马,这就是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伯乐是相马之人,能识别千里马,它实际上比喻的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人,作者写这篇文章意在抨击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语句,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所写的名句能体现出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即可。 点评:名句积累是一项基本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去积累诗词名句。同学们的知识宝库中,积累的诗词肯定不少,但要注意分门别类辑古诗。例如本题中,就要求写出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的名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20 分)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②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⑤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⑥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⑦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⑧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⑨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⑩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有改动) 小题1:“我”的俄罗斯之行给“我”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4分) 小题2:“扫烛油的老妇”以怎样的特质感动了“我”?(4分) 小题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名人的雕像,这有什么用意?(4分) 小题4:文章第⑤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5: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深有韵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
古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①悉如外人( ) ②便要还家( ) ③诣太守( ) ④寻病终(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真无马邪 | B.屋舍俨然为之怡然称快 | C.不足为外人道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D.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小题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怎样的美好理想?(3分)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4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子划线字意思。(4分) (1)有龙则灵 (2)可以调素琴 (3)则商也日益 (4)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小题3:甲文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什么样的愿望和生活情趣?(2分) 小题4: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刘禹锡所提到古贤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4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不能称前时之闻 (2)受之天也 (3)贤于材人远矣 (4)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 小题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狗便走往水中 录毕,走送之 B君可出我。 远出海门 C乃语路人云 此中人语云 D火至免焚 数至八层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计日以还 B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 C系之而去 结友而别 D 堕于空井中 所欲有甚于生者 小题3: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小题4:根据选文回答。(4分)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