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临溪而渔/执策而临之曰 | B.至于负者歌于途/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C.遂书以名其亭焉/名之者谁 | D.四时之景不同/至若春和景明 | 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展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3分) 小题4:【甲】【乙】两个选段在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共同点?(4分)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小题3:(1)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树荫。 (2)又幸好这里的百姓因年成丰收而欣喜快乐。 小题4: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于山水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A中划线的字“临”,都是“面对,对着”的意思; B中划线的字“负”,都是“背”的意思;C中划线的的字“名”,都是“命名”的意思;D中划线的字“景”,前一个是“景色、风景”的意思,后一个是“日光”的意思。所以选择D项。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这里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点评:文言句读常识既考查了学生的文言常识的知识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芳(香花)”、“发(开放)、秀(草木茂盛)。”这些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其(这里)、“乐(在这里是欢喜)的意思”等词翻译准确,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试题分析:学生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选段,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甲文第二段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这一段先写滁人之游,表现了滁人和平生活之乐。再写太守之宴,表现了太守与众宾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这里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显示了太守政事的清简。乙文中“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说明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时,不仅自己享“乐”,自己陶醉于山水之间,沉迷于美景之中,而是“乐”在老百姓那里,在于民风民俗民愿民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与民同乐”。由此可见甲乙两个选段在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方面的共同点是: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于山水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点评:揣摩人物情感,理解文章主题,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做全面的分析理解,千万不要断章取义。分析文章主题、揣摩人物情感时,可以看开头,看结尾,看抒情议论段,看文中叙述了哪些事,也可以透过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句,根据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
举一反三
泥泞 (迟子建) 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源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②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缄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③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客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蔓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弭.——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农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已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混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弦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采…… ④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⑤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饿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走、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唐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⑥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丸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八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采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⑦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3期,选文有改动) 小题1:文章重在写泥泞,但第①②段却从北方漫长冬季里的雪着笔,为什么?(3分) 小题2:阅读文章②③两段,说说雪的“美丽”和“丑陋”的含义是什么?(4分) 小题3:对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小题4:文章第⑥段说作者在融雪的季节,走在农贸市场久违的泥泞路上.为什么会陷人另一种怀想?(3分) 小题5: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脏乱不堪,我讨厌它;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浑然天成,我喜欢它。你赞成哪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
文段(二) 晨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
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小题1:第①段依次描写淡淡的朝阳、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轻轻嘶叫的小蝉等景物,主要想表现了早晨的什么特点?(2分) 小题2: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这一比喻对人生有何启迪? (3分) 小题3: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2分) 小题4: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题5: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通过你的阅读,你认为还写了什么? (3分) |
文段(三)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 环: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攻亲戚之所畔 畔 : 小题2: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3分)A.道德 | B.道理 | 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D.道路 | 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3分) |
文言文阅读(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的( ),他的代表作为( )。(4分) 小题2:在横线上填上原文。(2分) 、 小题3: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沿溯阻绝( ) (2)或王命急宣( ) (3)略无阙处( ) (4)不见曦月 (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6: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三峡哪一时节的景色?渔歌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什么色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执策而临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人才和对统治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4:在作者看来,“千里马”和“伯乐”谁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