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五代史 冯道传 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管仲)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权术诡计)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故不为苟得也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则祸败乱亡 / 国恒亡
C.国乃灭亡 / 乃不知有汉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君将哀而生之乎
小题2:请找出与“立人之大节”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悍吏之来吾乡B.寓之酒也
C.前人之述备也D.无案牍之劳行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人 之 不 廉 而 至 于 悖 礼 犯 义 其 原 皆 生 于 无 耻 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6分)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小题5:甲乙选文各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小题4:(1)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2)羞耻对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行巧诈之事的人,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前一个“得”是取得的意思,后一个“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B.前一个“亡”的意思是死亡,后一个“亡”的意思是灭亡,意思相同。C.前一个“乃”的意思“就”,后一个“乃”的意思竟然。D.前一个“生”是生命的意思,后一个“生”是生存的意思。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立人之大节”一句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A. “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无意义,不翻译。B.代词,代指山水之乐。C.助词,“的”的意思。D.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3:试题分析:“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的含义是“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根据句子含义,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即“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恶”(讨厌)、“辟”(躲避)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于”(对于)、 “机变之巧”(巧诈之事)、“无所用”(没有地方用得着)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举一反三

材料一:蚕(雷抒雁)
①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②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③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④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多的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太阳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求以及生儿育女的梦,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
⑤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⑥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⑦她简直要跳起来了!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⑧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 蚕,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
材料二:蝉(节选)(小思)
①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A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②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B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③17年埋在泥土中,C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④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
小题1:读完材料一,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章所讲述的故事。(2分)
小题2:结合材料一第⑤段内容,在第⑧段的“    ”补写出合适的句子。(2分)
小题3:材料一中:“蚕”简直要跳起来,简直要飞起来了,一“跳”一“飞”包含了“蚕”丰富的内心世界,请用第一人称描绘一下“蚕”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小题4:材料二中,作者对“蝉”起初是很烦的,从文中哪一个称呼可以看出来?(1分)
小题5:仔细揣摩,说说材料二的结尾处加线的“过” 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小题6:作者反复强调“一个夏天”,其用意何在?(2分)
小题7:这三处划“   ”的句子所饱含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具体说说。(3分)
小题8:你觉得在朗读文中的“一个夏天”四字时,重音应该在哪个词上?(1分)
小题9:从“蝉”和“蚕”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人生启示?请写出一条。(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塞翁失马(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解释加线的词语(4分)
①人皆之 (       )  ②其马胡骏马而归 (       )
③堕而折其 (       ) ④一年,胡人大入塞 (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小题3:选出加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分)
A.马无亡而入胡又名“鬼市”云
B.三人行,有我师焉。其子曰:“不筑,将有盗。”
C.人不知不愠马无故亡入胡
D.此独跛之故定神细视,丛草为林
小题4: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2分)
小题5:这个故事后来演变出一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请另外再写出一个与这则寓言故事寓意相近的两个成语或格言警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两篇古文,回答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释】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语。(4分)
(1)其两膝相者(   )
(2)右臂支船(    )
(3)机则立吠不止(    )
(4)观者以为神(     )
小题2: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贻余核舟一 背塾师
B.高可二黍 凿木人长寸
C.能径寸之木 观者异为神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虽黠者不能辨其真与伪也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小题4:甲文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在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写起?(2分)
小题5:乙文写道:“黄子履庄,少聪颖”。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黄履庄“少聪颖”的具体表现。(2分)
小题6: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王叔远、黄履庄艺术作品的特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分)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注释】①异日者:昔日,从前。②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③京台:高台。④虚发:虚拉弓弦,不放箭。 ⑤孽:伤病。 ⑥故疮:旧伤。⑦陨:坠落。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词。(3分)
(1)更羸魏王曰(         )
(2)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鸟(          )
(3)有间,雁从东方来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先生何以知之?
(2)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
小题3:根据你的积累,由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出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在“图——一○四”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这就把我的心灵一下吸引住,一下照得通红。那是1958年8月24日,我从莫斯科搭机东飞塔什干。在机场上,黑夜沉沉,满天繁星。三点四十分钟起飞,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色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得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把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东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般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小题1:用一句概括上文的内容。                      (2分)
小题2:刘白羽所描绘的日出之图的观察角度是在       ,观察季节是在               (2分)
小题3:文段首句对下文起的作用是                      第二句所写的“在高山之巅”、“大海之滨”看日出与下文所写的在飞机上看日出有什么关系?
                                     (4分)
小题4:试从文段中找二个带修辞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1)                                               
(2)                                              
妙处:                                            (3分)
小题5:你见过日出吗?说说你的感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