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3分)瑕之美郭启宏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3分) 瑕之美 郭启宏 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③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三国演义》中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④“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 ⑤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⑥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①,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本文略有改动) ①瑕不掩瑜:瑕,斑点;瑜,玉上的光泽。玉的疵点掩盖不了其固有的光泽。比喻事物的毛病缺点无损其整体的完美。 小题1: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分) 小题2:本文从两个角度论述了“瑕之美”:(1) (2) (2分) 小题3: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4:本文写到“《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请再以《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说说其整体之美及局部的缺陷。(3分) 人物: 整体之美: 局部缺陷: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借用芳林之中的“枯枝败叶”来指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或内心的某种“缺陷”。 | B.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正是这种“缺陷”,使人物形象变得真实可信,所以作者说这是“缺陷美”。 | C.作者认为,塑造美的形象不但可以而且必须表现局部的“缺陷”,否则,就完美得如镜中花、水中月,难以捉摸得到。 | D.第⑤段中的“这个”指代的是“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 |
|
答案
小题1: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小题2:(1)“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2)“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 小题3:举例论证(1分)论述了“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或论述了 “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2分) 小题4:示例:武松;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滥***无辜 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宋江;为人仗义、善于用人;总想招安。 杨志: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小题5:B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在第①段中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从这句话可以归纳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点评:议论文中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常出现在文章的下列位置:题目、开头、中间部分、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第一段。 小题2:试题分析:文章第③段说:“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第④段说“‘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这两句话即是本文论述的两个角度。 点评:分析论证思路注意抓住段落的中心句。每一段的中心句显示了每段论述的内容,梳理出来即是论证思路。 小题3:试题分析:画线句子举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还写了诸葛亮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和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本段的分论点:即““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 点评: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无论哪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议论文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考虑分析。 小题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一个《水浒传》里的人物,重要分析他的美,再点出他的不足之处。可以举出的人物有很多,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品评。如选择鲁智深他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但脾气火爆。 点评:在议论文中,论据是支持和证明论点的根据。概括起来,论据分为两类,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要求补充论据的试题在议论文阅读考察中频频出现,怎样补充论据呢? 补充论据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论据要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二是事实论据的运用要简明扼要。本题要补充的论据需要结合《水浒传》中的人物来进行分析。 小题5:试题分析: B项中说很多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有“缺陷”,虽然有了“缺陷”, 但是“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是缺陷的真实可信,才能显示出美。 点评:对议论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一般要从论点、分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多个角度考虑,还要注意联系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注意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 |
举一反三
【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乙】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①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②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③,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④无敢先后。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⑤,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⑥,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选自张岱《白洋潮》⑦) 【注释】①遄(chuán):迅速;②擘(bò)翼:张开翅膀;③蹴(cù)起:涌起;④镞镞:同“簇簇”,聚集;⑤辟易:惊退;⑥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⑦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仅如银线 仅: (2)吞天沃日 沃: (3)轰怒非常 非常: (4)颜始定 颜: 小题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 D.而旗尾略不沾湿。 | 小题3: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2分) 再 近 则 飓 风 逼 之 势 欲 拍 岸 而 上。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小题5:甲文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试结合文段说明一下。(4分) 小题6:甲乙两文同写浙江之潮,结合课文,谈谈它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2分) |
【甲】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肉) 岁赋其二(每年) | B.若毒之乎(怨恨) 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 C.吾恂恂而起(表修饰的连词)黑质而白章(表并列的连词) | D.商女不知亡国恨(歌女)谨食之(喂养) | 小题2: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B.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 C.而乡邻之生日/蹙 | D.烟笼寒水/月笼沙 | 小题3:下列句子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触草木,尽死; | B.言之,貌若甚戚者。 | C.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 D.言之,貌若甚戚者。 | 小题4: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互文手法描绘了一副朦胧迷离的画面。 | B.“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了时间和地点。 | C.“永之人争奔走焉”最重要的原因是毒蛇可以治病。 | D.第二段中蒋氏的捕蛇遭遇可用成语“九死一生”来形容。 | 小题5:对比选文写法与内容,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关心百姓疾苦,乙文担忧国家命运,这两位作者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 B.同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甲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恶,乙文主要运用了陈后主的典故讽刺了晚唐官僚贵族醉生梦死的腐败空虚生活。 | C.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先议后叙,乙文是先写景叙事再议论抒情。 | D.甲文的主旨句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乙文的主旨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小题6:翻译准确的一项( )A.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借皇上的命令招募能捕蛇的人。) | B.几死者数矣(几次都差点死了。) | C.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如果我的蛇还在,就可以放心地睡。) |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好像可信。) |
|
文言文阅读(共14分) 《黄生借书说》选段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小题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晚年号_____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⑴家贫难致____________ ⑵辄省记____________ ⑶落落大满____________ ⑷为一说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线的词“可惜”是个古今异义词,请写出它的古义和今义。(2分)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 ⑴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⑵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小题5: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6:甲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具体说一说。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
阅读《爱莲说》,完成小题。( 14分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⑴、陶后鲜有闻( ) ⑵、亭亭净植(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宜乎众矣(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3分) |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小题。(11分)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列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 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 |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 潜: (2)薄暮冥冥 薄: (3)把酒临风 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4: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 小题5: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