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人不知而不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而不思则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诲知之乎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为不知,是也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题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说明什么道理?(2分)
小题5: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1)生气,发怒 (2)迷茫,迷惑 (3)通“汝”,你 (4)通“智”,聪明,智慧    
小题1:(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小题1:任重道远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比如:(3)“女”为“通假字”,同“汝”;(4)“知”为“通假字”,同“智”。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知是了解的意思,而表转折”,有时还要注意句中的一些省略成分等。翻译(2)句时,注意“齐是看齐的意思,省是反省的意思”,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围绕句子的翻译意思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写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意思为“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为什么?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点评:分析“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在读懂此句意思的基础上,联系前后文,分析出原因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为“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借松柏之后凋说明的道理:让我们想到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等。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懂得的道理,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联系实际来谈懂得的道理。比如本道题,就应该先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然后再谈我们懂得的道理。
小题1:试题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自私地对待别人,学会奉献、学会像雷锋叔叔一样为别人着想多一点,培养自己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学会多多献出爱心,为别人多考虑,对自己少私心。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联系实际来谈启示。比如本道题,就应该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然后再谈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四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4)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小题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________,_____(朝代)嘉善人。雕刻品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
(1)宫室(       ) (2)珠可历历数也(       )
(3)右臂支船(       )(4)两膝相者(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小题4: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者技艺的奇巧,无微不至呢?(试举一例)(2分)
小题5:画横线句子描述苏轼,鲁直和佛印的神态,说说雕刻者要渲染他们此时此刻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说明。(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这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有仙则                     (2)谈笑有鸿                  
(3)无丝竹之                (4)无案牍这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2分)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
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
陋。
小题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两片秋叶(18分)
① 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A)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
② 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③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④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⑤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B)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⑥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⑦“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⑧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
⑨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小题1:本           为线索,写出了“我”由                             情感变化的过程。(6分)
小题2:两片秋叶在文中被描绘的可见可感。从文中划横线的(A)或(B)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4分)
小题3:“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中加点字“弹”和“嵌”能否调换,为什么? (4分)
小题4:读罢此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伤仲永(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①父焉        (       )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   (      )
于材人远矣   (       )      ④赏赐百千        (       )
⑤对镜花黄     (        )     ⑥卿言多务,若孤?(       )
小题2:写出文中属于侧面描写的句子两句:(2分)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卖油翁(11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射于家圃    (      )
②有卖油翁担而立 (      )
③尔敢轻吾射! (      )
取一葫芦置于地 (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小题3: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用“/”在应停顿处划开。(四处,每处0.5分,2分)
乃 取 一 葫 芦 置 于 地 以 钱 覆 其 口 徐 以 杓 酌 油 沥 之 自 钱 孔 入 而 钱 不 湿。
小题4:从这则短文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