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 (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选自《隆中对》)
小题1:《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           、              、
               其中最主要的是                    。  (2分)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三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
B.时先主新野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大泽乡
C.遂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
D.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
小题3: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B.扶苏以数谏故
C.遂许先帝以驱驰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小题4: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布衣(诸葛亮自称)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D.谓计将安出(徐庶)
小题5: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2分)
甲文:            _____      乙文:                                  
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等方面的内容来概括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拜访。B、驻扎。C、答应,大约。D咨询。经过分析,应选C。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拿。B、因为。C、来。D、凭借。例句中“以”的意思为“因为”,所以选“B”。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D.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甲文中诸葛亮的生平介绍“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及出世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已文中“刘备拜访诸葛亮时所说的内容“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来概括甲乙两段的大概内容为甲文:诸葛亮自述经历 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所以翻译时,除了注意“于是在的意思、孤作者自称、度是估计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比如(1)句就要补出省略的主语“诸葛亮”,同时还要保证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准确性。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 选贤能              (2)货其弃于地也
(3) 阡陌交通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小题3:“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乙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有名称  (2)乃晖臂曰 (3)举手未敢 (4)子孙窃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
小题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童 趣
沈复(清)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1)徐喷以烟。 徐(   )(2) 项为之强。强(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树”是指___________。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实为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平常之事,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选文阅读14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_____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______的喉咙,唱出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小题1:按原文的内容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A.潮湿悦耳优美B.润泽悠扬委婉
C.润湿清脆宛转D.湿润清凉圆转
小题2:写风用“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因为(  )
A.母亲的手有女性特有的细软,和春风相似。
B.母亲的手因劳动而变得粗大,它能包容一切,和春风相似。
C.母亲的手是对儿女的关怀的象征,春风也是这样。
D.母亲的手是轻柔的,温暖的,春风也是这样。
小题3:“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从选文中分别找出写感觉的句子。(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A.写嗅觉的:_______B.写听觉的:_________C.写触觉的________
小题5:文中黑体的“斜”字与“全笼着一层薄烟”突出了春雨________的特点.
小题6:本文作者很讲究遣词造句,你认为文中的哪个词语用得非常好,写下来,并说明好在哪里。
词语________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山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沿溯阻哀转久B.于夏水襄陵每晴初霜旦
C.则湍绿潭留蚊于帐中D.非亭午夜分山峡七百里中
小题2: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3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小题4: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