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8分)核舟记(节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8分)核舟记(节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8分)
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小题1:上文《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本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核舟船头部分的三个游览者。
B.本段文字对表现雕品的主题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介绍也最为详细。
C.本段文字写了三人外貌、衣着、姿态的各异,又显现了他们的神态、风度。
D.本段文字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加以介绍,充分表现了雕刻者精巧的技艺。

答案

小题1:魏学洢(2分,写错字不得分)
小题1: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3分,关键词“峨冠”、)
小题1:D(3分)
解析

小题1:对教材中重点的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要加以识记。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翻译时,要强调重点词语如:“峨冠”等词语的准确理解。
小题1:本段文字重点运用了描写表达方式,来刻画三个人物,从而表现雕刻艺术的技艺高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
三人越谷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选自苏洵《谏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有与之乎渊谷者(    ) (2)见猛虎(     )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个勇敢的人认为胆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超过它的。
B.那个勇敢的人感到羞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能够越过去。
C.那个勇敢的人感到羞耻胆怯,一定会跳并且超过它的。
D.那个勇敢的人认为胆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能够越过去。
小题3:那个怯之人,其“越之如康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作者用三人越谷的故事阐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8分)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 以上语段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代的林嗣环。(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小题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由细弱至洪大,由简单至混杂。
B.第①段描写宾客信以为真的失态场面,表现其对表演的由衷赞叹。
C.第②段虽无一字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表演,却令读者久久回味。
D.选文完整地展现了口技表演“静——动——静”的变化过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2分)
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皆令诸大夫己(       )           (2)文侯不(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小题3: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象的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8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层通过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第二层描写了来客学问渊博和生活怡然自适。
C.第三层运用典故与名人名言证明“陋室不陋”
D.全文借助陋室不陋体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①。”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以全其节也。”
【注释】修衣:添置衣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使人往邑(     )   (2)以全其节(     )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B.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C.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D.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小题3:文中表现曾参生活异常艰苦的一句话是“____            __”。(2分)
小题4: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