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不能前时之闻(      )  (2)之天也(      )
(3)于材人远矣(      )     (4)则其受于人者不也(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小题1:(1)相当     (2)承受     (3)胜过,超过      (4)达到
小题1: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那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小题1:(2分)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道理即可。
举一反三
10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①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③食盐。食已口爽④,返为其患。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家(愚人)B.更为盐(增加)
C.况多也(再)D.为其患(通“反”)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小题3: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①,使监谤者。以告,则***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②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③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节选自《国语·周语上》)
【注】①卫巫:卫国巫师。②弭:止息。③原隰(xí):宽广低湿的平地。衍沃:平坦肥沃的土地。
小题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故不苟得              (2)故患有所不                 
(3)国人             (4)口之言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民者宣之使言
B.所欲有甚生者衣食是乎生
C.由是则生有不用也夫民虑之于心宣之于口
D.由是则可辟患而有不为也其所阜财用衣食者也。
小题3:用“∕”线为下列两个句子标上正确的停顿。(每句标两处)(2分)
①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② 是 故 为 川 者 决 之 使 导,为 民 者 宣 之 使 言。
小题4:翻译(4分)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小题5:【甲】选段所要阐释的观点是                                            
选段【乙】中厉王“弭谤”的方法是                                     。邵公认为“弭谤”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以上均选用文中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回答)
【乙】文中邵公“谏”厉王“弭谤”时所用的说理方法是与【甲】文所用的论证方法一样的,即都采用了                            说理的方法。【乙】文中“                     ”、“                    ”、“                        
三个短句非常简略而形象地刻画厉王的暴虐昏庸。最终厉王因不听劝谏而落得个“    ”的下场。(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天窗(江南月)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为我们带来了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月泻下轻柔的月,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青砖地上便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热闹似的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
因了这一扇天窗,四壁变得可爱。轻纱般朦胧的亮光如一道道细细的银波倾泻而下,继而宛若涟漪一圈圈由浓而淡地隐约向四周扩散弥漫,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肤,惬意极了。
母亲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如“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着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如水莲花般的清润。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全身溢进心坎,有恬淡的芳香从小小的胸腔流出。
也不是夜夜能采来如此美妙的光线的。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惟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罩了鳞鳞瓣瓣的瓦片和玲玲珑珑的天窗。但是,别恼,雨夜光线虽为不足,意趣却也还正呢!天街小雨润如酥。雨点虽轻虽柔。万千雨脚如满天柳絮纷飞时,屋瓦上似有琴手的裙裾窸窸窣窣地舞动,像蚕食桑叶沙沙沙沙地回响耳廓。童稚的心透过那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的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千般雨意万般诗情仿佛倏地一下钻进心里漫延开来。
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鼓手,水乡泽国便奏起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响声。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漾起重重细细的波纹。迄今,我一直认为这是我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听雨,从春雨霏霏夏雨哗哗到秋雨潇潇冬雨绵绵,雨雾清清爽爽,亦梦亦幻。一幅东方式的黑白味儿的江南笔墨就这样柔情依依地印在天窗下长大的小女孩的心底。很多年后,我读《听听那冷雨》,那雨声那雨情那乡愁瞬间就把我带入并沉醉于儿时听雨的意境中了。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天窗,也就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灵魂难免也会有死角。阴暗、潮湿、甚至霉斑。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给自己的心灵留一扇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天窗内外,海阔天空!                         (节选自《散文诗·校园文学》)
小题1:天窗给“我”带来了哪些无法言喻的美妙呢?(4分)
小题2:作者心中的天窗是怎样的呢?作者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4分)
                                                                             
表达的感情是:                                                                
小题3:结合语境和括号中的问题,揣摩散文语言的精妙。(6分)
(1)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如水莲花般的清润。(你怎样理解“清润”呢?)(2分)
(2)万千雨脚如满天柳絮纷飞时,屋瓦上似有琴手的裙裾窸窸窣窣地舞动,像蚕食桑叶沙沙沙沙地回响耳廓。(这句话是怎样描写景物的?)(4分)
小题4:试在文中找出与“天窗内外,海阔天空”相照应的句子(2分)
小题5:阅读全文,具体说说题目“天窗”的含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尸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横线词语。(2分)    
治经为博士(  ) 但当涉猎(  )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片段,完成小题。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4分)
(    )  两(     )  袖(    )  妇(    )起大呼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
小题3:写出文中对口技进行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3分)
小题4:本文选自         ,它是清代         编的一部         。全文以“         ”字统领全文,突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