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诗文赏读:(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文言诗文赏读:(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诗文赏读: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二)
江革①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柔之②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③,与弟江观同生④,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⑤,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⑥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谢朓⑦尝宿卫⑧,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节选自《梁书·江革传》)
【注释】①江革:人名 。 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同生:孪生兄弟。⑤训勖:督促、勉励。⑥服阕:服孝期满。⑦谢朓:南朝宋著名诗人。⑧宿卫:值夜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B.六岁便文(写)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D.少贫(孤独)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
A.泯众人矣尘气莽莽B.是指物作诗立就为其名
C.与革充卧具而待君久不至,已D.脱所著襦后乃至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十六丧母,以孝闻。
小题4:江革和方仲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C
小题1:①仲永的父亲每天带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②十六岁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闻名。
小题1: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较高的文学天赋
不同点: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与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而仲永却被父亲拉着“环谒于邑人”,不学习;第三,江革后学有所成,而仲永却“泯然众人”。
启示: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分辛劳一分才,后天教育和勤奋学习比天分更重要。
解析

小题1:D应为“成为孤儿”
小题1:A与C都为“离开”。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从文本中总结内容的异同,启示只要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邑人之(        )      (2)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3)不能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
小题2: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1分)
A.忽啼求B.邑人奇C.或以钱币乞D.余闻也久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4: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分)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以下各题。
(一)伤仲永(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1*4=4分)   
(1)世耕(        )                   (2)泯然众人矣(                 )
(3)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4)即诗四句(                 )   
小题2: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传/一乡秀才/观之B.借旁近/与之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余闻之也/久
小题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题4: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录毕,送之走:跑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玩
C.媵人持沃灌汤:热水D.同舍生皆绮绣。 被:通“披”,穿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 遇其叱咄                   王命急宣   
B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既克,公问其
C盖余之勤艰若此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D不知口体奉不若人也          若毒
小题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小题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感受或体会?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可爱者甚(多)出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不染
B.晋陶渊明爱菊(仅,只) 濯清涟而不(美丽而不庄重)
C.清涟而不妖(洗涤)亭亭净(种植)
D.可远观而不可玩焉(亲近而不庄重)乎众矣(当然)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水陆草木之花B.蔽林而窥之
C.何陋之有D.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铭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A.既加冠,慕圣贤之道(     )B.其欣悦(     )
C.媵人持沃灌(     )D.白玉之环(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举不若人也。
小题3:下列划线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同舍生皆绮绣B.食之不能尽其
C.蝉则千不穷D.之不以其道
小题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小题5:你从作者的求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的秘诀?(2分)
小题6: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