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解铃还需系铃人
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宋·惠洪《林间集》)
小题1: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1分)
(1)法灯泰钦禅师解悟 少:          
(2)独法眼禅师深之   奇: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泰 钦 适 至 法 眼 举 前 语 问 之 泰钦 曰 大 众 何 不 道 系 者 解 得
小题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最简洁的话表述出来。(2分)
答案

小题1:(1分)(1)小时候;(2)以……为奇
小题1: (2分)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每断对1处,给0.5分)
小题1:(2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上述语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陶渊明是______(朝代)田园大诗人(2)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有括号的是加点的)(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是_______(3)
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
B.“皆出酒食”一句充分表明村中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
C.村中人的自述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D.“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出了村中人希望保持宁静生活的心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3分)
非夫人物而强假焉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中,连用了三个反问,为的是加强语气,使论更有力。
B.第②段中,通过“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写出了“虑人逼取”的心理。
C.第②段主要是为了论证“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观点。
D.第③段,“少时”和“通籍后”的经历对比,勉励黄生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童趣》,完成下列各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共2分,每小题1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喷以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小题2:下列选项中的划线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时有物外之趣温而知新
B.人谋而不忠乎项之强
C.人不而不愠是
D.吾日三吾身见不贤而内自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共4分,每小题2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小题4: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其中”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小题5: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怎么解释?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获得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小题1:语段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3分)
小题2:文中有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请找出来。(4分)
小题3:对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同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小题4: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3分)
A  小雪后山色     B  小山太秀气      C  小雪最妙      D   山的肌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8分)
登泰山记(节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白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颗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渭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儿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小题1:上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____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①段写长途跋涉用笔精简,而作者渴望一览泰山之情却蕴含其中。
B.作者选择与古人不一样的登山路线,是为了寻找真正的天门。
C.“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仪一句,就写出了登山途中的艰险。
D.作者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顶晚景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