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
(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设置)州已(通“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bǐ使)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增益)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2分)
(1)潭中鱼百许头 (       )     (2)不可状   (       )
(3)神寒骨      (       )     (4)其境过清  (       )
小题2:下面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只选对一项不得分)(    )(   )
A.乃记而去B.则宜逸民退士所游处
C.可为都邑胜境D.徘徊溪上,为怅然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4:【甲】文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2分)
①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②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             ”是动。
小题5:【甲】【乙】两文划线句子都是写水,试比较两者写法的不同:(2分)
小题6:【甲】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小题1:(2分)(1) 可:大约 (2)名:说出 (3) 凄:使……凄凉 (4)以:因为。
小题1:(2分)A D
小题1:(2分)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小题1:(2分)②“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1:(2分)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甲】文写水先正面写水的清澈;再通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来表现潭水的清澈。【乙】文是运用对仗手法直接来表现水流的湍急。
小题1:(2分)这样写并不矛盾。文中两次写乐,一次是听到水声心生爱意而“乐”,一次是看到游泳鱼似在和游人逗乐而乐。但这种乐是转瞬即逝的被贬的柳宗元内心是寂寞悲凉的,再美的山水风光也难以排遣他内心的凄怆,所以寂寥无人的小石潭只会让他觉得不可久居。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3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2分)
⑴渔人甚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业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有良田美池桑竹
C.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
D.便扶路寻所志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小题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小题5:文章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囚绿记》,完成小题。(共11分)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批注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我对绿色的强烈的热爱之情】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荒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批注②: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批注③: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以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小题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1分)
(1)急不择(         )
(2)葱(       )
小题2:文章第二段中描写房间“潮湿”、“炎热”,房间是简陋的,“我原有选择的余地”,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个房间?(2分)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珍重”的深刻含义。(2分)
小题4:文段中“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一句,“生的喜悦”中“生”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小题5:“我”如此喜爱绿色,为什么最后“我”要让“绿囚”恢复了自由?(2分)
小题6:给文章加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仿照批注①,结合你对文段的理解,选取一个角度,在②③任选一处加上恰当的批注。(提示:要写明选的是哪一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童趣》选段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4分)
(1)如鹤唳云端(        ) (2)出神(         )
(3)丛草为林(       )      (4)正浓(         )
小题2:指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蹲其身,使与台齐
B.为:以丛草为林二虫尽为所吞
C.以:徐喷以烟以虫蚁为兽
D.于: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小题3:请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小题1:第一段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   )(2分)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小题3: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5分)
小题4:文中写春花是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        描写。
一个“闹”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学而不厌(满足)
B.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有害)
C.士不可以不弘毅(刚毅)       死而后已(停止)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小题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由,诲女知之乎?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