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小题。(10 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小题。(10 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小题。(10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芳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                 》 。(l 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寡人之耳者 (         ) (2)时时而进(     )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3分)
小题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2 分)
答案

小题1:〈〈战国策〉〉
小题1:(1)使……听到  (2)间或,偶然
小题1: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小题1: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小题1: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情况。要求学生必须牢记此类知识点。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注意相关词语。整体上把握文意,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小题5:此题的回答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邹忌劝谏;齐王纳谏。
举一反三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于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选文选自《           》作者                      朝人。(1分)
小题2:.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1分)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小题3:.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陈太丘与友行。(        )      ②尊君在(    )            
③相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分)
小题5:、辨析下列词语含义。请依次写下来(1分)
君、尊君、家君
小题6:、这个小故事一共写了几个人?分别归纳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2分)
小题7:、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下文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现代文(9分)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小题1:.本段的结构形式是 。(1分)
小题2:.这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1分)
小题3:.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4:.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2分)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小题5:.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2分
小题6:.《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完成小题(共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或短语。(4分)
(1)至于夏水陵(           )  (2)属引凄异(          )
(3)非亭午夜分(           )  (4)林寒涧(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小题3:.三峡的山和夏水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各用几个词语概括。(4分)
小题4:.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样的诗句,让人感觉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小题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段中的第一次背影(2分)
小题2:.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
⑴我赶紧拭干了泪。
⑵我赶紧去搀他。
小题4:.选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
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泽》)
【注释】
①南顿:占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豚(tún):小猪。③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比喻众人随声传闻。④翕(xī):集聚。赫:盛貌。⑤滂沱(pāng tuó):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⑴欲持(       )
见空桑中有土(       )
植种(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小题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