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领略先贤之睿智子曰:“默而识(读zhì,意思是“记”)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既是“知己”),患不知人也。”子贡问曰

附加题:领略先贤之睿智子曰:“默而识(读zhì,意思是“记”)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既是“知己”),患不知人也。”子贡问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附加题:领略先贤之睿智
子曰:“默而识(读zhì,意思是“记”)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既是“知己”),患不知人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的谥号)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诲人不倦   诲:                       
(2)不患人之不己知:知:                     
小题2:.文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小题3:.请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根据你在《〈论语〉十则》中学到的个人修养的做法,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不患人之不己知”?(4分)
答案

小题1:教诲  了解
小题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矣
小题1: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别人对自己有误解自己能宽容对方,理解对方,就能不患人之不己知。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考察文言实词。(1)教诲 (2) 了解
小题2:考察文言文句子的停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矣
小题3:成语: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任意两个即可)
小题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并不因此怨恨,才称得上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可再根据自己的实际谈,别人对自己有误解自己能宽容对方,理解对方,就能不患人之不己知。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7~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①从小丘西                     ②鱼百许头                
其境过清                     ④折蛇行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小题3:.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柳宗元的好朋友,面对他表露出来的情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4分)
小题4:.小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假如我们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2分)
我的职业创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现代文语段阅读(10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5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1:.这节文字的中心句是                                        。(1分)
小题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2分)…………………………………(   )
A.从整体到部分B.从主要到次要C.从概括到具体D.从原因到结果
小题3:.文中的“寂寞”,原意是“孤单冷清”,这里是                        之意。(2分)
小题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表达方式是                                  (1分)“这”指                                                    (2分)
小题5:.①句中“着眼在画意”的意思是(2分)……………………………………(   )
A.重视图画的意味B.从图画的意境上考虑
C.观察画面的意趣D.把眼光放在表现一定的情调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童趣》(共4题,7分)
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请解释选文中的划线词语。  (3分)
(1)余:______________ (2)秋毫:______________ (3)物外:______________
(4)拟:______________ (5)强: ______________  (6)怡然 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蚊虫之多,轰鸣之响的短语是:                 (1分)
小题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                   (1分)
小题4:、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题,9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乙)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④,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①以翡翠。郑人买其椟③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②珠也。           
(《韩非子》)
[注释] ①缉:装饰边沿。  ②鬻:卖。  ③椟:木匣  ④柜:小盒子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2分)
(1)郑人有买履者(        )     (2)曰(        )  
(3)木兰之柜(        )         (4)缉翡翠(        )
小题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2分)
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D.为木兰之柜
小题3:、翻译句子。(3分)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小题4:、你从乙段的寓言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11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屋舍俨然      ②便还家      ③其丈夫担粪灌园      ④余而慕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小题3:.【甲】【乙】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的共同之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