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夏天郭奕明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济南夏天的天气,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②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济南的夏天 郭奕明 |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济南夏天的天气,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②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整天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儿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 ③就这样煎熬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天还是这么热。 ④突然,柳条稍微动了一下。谢天谢地,终于起风了。一会儿工夫,风大起来了,吹得尘土和纸屑乱飞。我高兴地跑出去,享受这珍贵的凉风。看天上,好像是天公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浓浓的乌云迅疾地盖住了半边天。 ⑤风一阵紧似一阵,可是那整整一天积攒下来的热浪却总也赶不走。“啪嗒”,一个凉凉的东西打在我身上,雨!而且这么大的雨,刚开始下,雨点就有五分硬币那么大!雨点不断地往我头上落,头上顿时感到凉凉的,真痛快!那讨厌的热浪仍然缠着我的腿和脚,马路仍然烫人。 ⑥雨,越下越大了,最后一丝热气终于被‘‘驱逐出境’’了。密集的雨点砸到人身上,还真有些疼呢!我真像一只落汤鸡,赶紧往家跑。这时,雨更大了,窗外只见白晃晃的雨水,没头没脑地往下浇。那一排柳树闪着翠绿的颜色,使劲地左摇右摆,像是在狂欢;天上电闪雷鸣,像是在快乐地欢呼! ⑦过了半个多小时,雨下小了——更小了。最后只是轻轻地蹦雨星。天晴了,云散了。天空碧蓝碧蓝的,那快要落山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柳树经过风和雨的洗礼,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⑧济南的夏天就是这样——多变。 1.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夏天的闷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分层次,使用符号标明正确的是( ) A.①一②/③一⑥/⑦一⑧ B.①一③/④一⑥/⑦一⑧ C.①/②一⑥/⑦一⑧ D.①/②一⑦/⑧ 4.我们在本学期的课文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知道可用_____________这个词不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那么根据本文的内容我们可______________这个词概括济南夏天的突出特点。 |
答案
1.总领全文 2.侧面烘托,以“柳树垂头丧气”“知了热得很难受,拼命喊叫”的描绘,给人以炙热感。 3.D 4.温晴 多变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
她不是一棵树 丁立梅 |
我是在丽江古城看到那个女人的,①靛蓝的大褂,靛青的裤,腰系百褶围裙,典型的纳西族装扮。女人很老了,皮肤松弛,多褶皱。她盘腿坐在一方檐下,守着一堆绣花鞋垫,对着熙来攘往的游人,风吹不动,像丽江河畔的一方石,抑或檐上的一块砖。身边的一个热闹世界,都与她无关似的。她的身上,充满了无法言说的古朴和沧桑。 我承认,这样的沧桑,深深打动了我。我身前身后的游人,亦有停下来看她的,他们在她的鞋垫面前弯下腰去,看看,并不买。抬头就是一爿店,里面更精美的东西,多的是。 我举起手里的相机。飞起的檐,赭色的木门,檐下的红灯笼,还有这个老妇人,这实在是个很不错的画面。我甚至想过,如果拍摄效果好,我要把它放进我的游记里,当插图。就在这时,突然从人群里冲出一个小孩来,小孩七八岁的样子,黑,瘦。他斜背着一个网兜,里面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空饮料瓶。小孩几步就冲到檐下的老妇人跟前,伸出胳膊挡在前面,眼睛亮亮地对着我,口齿清晰地说,不许拍! 我吃了一惊,没明白过来,我说,怎么了?依然举着相机。 小孩一看急了,直视着我,再次强调,不许拍!她不是一棵树! ②我震动了。这是我万万没想过的,是啊,她不是一棵树,我怎么可以随便拍?我放下举着相机的手,对小孩抱歉地笑了笑。小孩松了一口气,却仍盯着我,仿佛怕我随时偷拍。 我看他实在可爱,开玩笑地问他,那么,我可以拍你吗? 他眼睛滴溜溜地转了转,回答得倒爽快,说,可以。不过,他伸手一指老妇人脚边的五颜六色,坏坏地笑,说,你得先买一双老奶奶的鞋垫。 我问,为什么呢? 他答,因为你刚才侵犯了她,算是向她道歉。 我笑,照他说的做了。他很高兴,挺配合地让我给他拍了一张照。我故意问他,你也不是一棵树呀,为什么让我拍? 因为你问过我可不可以呀,小家伙响亮地答。而后跑进人群里,像条小泥鳅似的,转瞬不见了踪影。 ③我笑愣在当地,为一颗小小的心里,住着的尊严。 这以后,我又去过很多地方,但不管到了哪里,我都不会再轻易把别人捉进我的镜头里。因为,她不是一棵树,我没有权利侵犯她。 1.通读全文,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粗句①属于描写,体现了那个年老女人____和____的特点(用文中原词回答),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粗句②和③中的“震动”和“笑愣”两个词表达出的“我”的心理一样吗?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小男孩”和“我”这两个形象,你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说:“不管到了哪里,我都不会再轻易把别人捉进我的镜头里。”你觉得“捉”字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 |
总想为你唱支歌(节选) 吕锦华 |
①去民勤县拜访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 ②时值黄昏。瑰丽 的晚霞布满了西天。霞光中苏武山像一座雄伟的金字塔,高高挺立在色泽单调、空旷沉寂的沙海上。出奇的静穆,出奇的安宁,又出奇的荒凉与悲壮。满目皆黄沙。没有一只飞乌,没有一只走兽。几百年几千年丁,亘古不变的一片黄色。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部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安身立命。 ③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皲裂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问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在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耍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④听说大西北许多边远也区都有民勤人的踪迹。他们从事着那 里最艰苦最繁重的职业。无论是大漠深处垦荒种地,无论是内蒙雅布赖盐地挖盐采盐,还是山丹牧场放牧马群,他们都任劳任怨干得十分出色。勤劳勇敢的民勤人总使人想起流传了千年的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的气节和精神正滋润着四处为家的勇敢的民勤人。在沙丘中掩埋死者,在泥屋里接生婴儿;死去的躯体肥沃穷薄的土地,新生的生命接过父辈的业绩,把生命的泉水注进这块干渴的土地。他们相信,和煦的春风定将吹来他们心中的绿洲。(选自《中华散文名家精萃》,略有改动) 1.从本文来看,民勤人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淡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链接材料】 民勤属温带走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 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近 年为127.7毫米,年均蒸发量2623毫米,昼夜温差15.5℃。(摘自民勤政府刚) 选文第②段和链接材料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
乡情 陈德才 |
①大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浓浓的乡情。(甲)故乡的那棵挂着一丛丛嫩绿榆钱儿的大榆树,那片成群鹅鸭浮游欢叫的清水塘,那个与小伙伴儿捉迷藏的打谷场,那条夏日里去游泳、摸鱼的弯弯曲曲的小河,都构成了人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 ②古诗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许多动物都有一种对自己出生地的深深依恋,差不多已经构成了一种本能。人作为具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赋予这种本能以更多的社会性,将其提升为对故乡这块热土的深切执著的爱。一个人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五谷杂粮,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的小学校里认第一个字,读第一本书;从家乡的田林山水开始,逐渐认识和走进这个神秘而广袤的世界。于是,对故乡的爱,就在这一过程中很自然地滋生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有着任何其他情感所难以比拟的深厚根基。 ③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和遇到的刺激,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中形成最初的沟回,打下最深的烙印。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没有功利的权衡,不需要礼仪的拘谨,高兴就笑、就跳,不高兴就哭、就闹,何等自然纯真,洒脱无羁?世界万物都散发出天真烂漫的气息,使童年的岁月宛如一首无尽延伸的诗。人过中年,再也找不回儿时那种对陌生世界的新奇感,找不回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因此,人们怀念故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恋,是企图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无比珍贵的时光。 ④“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他热泪盈眶,心起波澜。(乙)对故乡的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是生命对春天的珍惜,是一个人最真诚炽热的感情。其实,什么叫祖国,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放大,就是自己生命系列的源头。海外华侨以及外籍华人,都是“中国老乡”,他们对祖国的刻骨铭心、永无停歇的挚爱,就是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⑤尽管远在异国天涯,游子们都有一种回故乡探访的永恒冲动,向往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难得体验。但是,如果经过苦心筹划,有一天你真的回到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故乡,在夙愿得偿、感叹唏嘘之余,也一定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和失落感: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杨树林;小河也不再那样宽阔、那样富有生气。这其实是一切中年之后回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典型心境。这不仅仅是因为白衣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当年的小孩已长成大人,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⑥(丙)乡情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1.解释第②段加粗词语的意思。 广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对自己的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看,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⑤段加粗词语“夙愿得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认为“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里,在现实生活中将永难寻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画线句(甲)(乙)(丙)三处任选其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
父亲教我的歌 席慕蓉 |
从前,常听外婆说,五岁以前的我,是个标准的蒙族娃娃。虽然生长在中国南方,从来也没有见过家乡,却会说很流利的蒙古话,还会唱好几首蒙古歌,只可惜入小学后,就什么都忘得干干净净了。 隐约感觉到外婆语气里的惋惜与责备,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呢?以后外婆偶尔提起,我虽然也觉得有点可惜和惭愧,但是年轻的我,却不十分在意,也丝毫不觉得疼痛。 那强烈的疼痛来得很晚,很突然。 那年夏末,初次见到了我的内蒙古故乡。这之后,一到暑假,我就像候鸟般往北方飞去。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在鄂尔多斯高原上聚会,大家互相敬酒,在敬酒之前都会唱一首歌,每一首都不相同,都很好听。当地的朋友自豪地说:鄂尔多斯是“歌的海洋”,他一个人就可以连唱上七天七夜也不会重复。那高亢明亮的歌声和杯中的酒一样醉人,喝了几杯之后,我也活泼了起来,不肯只做个听众,于是举起杯子,向着众人,我也要来学着敬酒了。 可是,酒在杯中,而歌呢?歌在哪里? 在台湾,我当然也有好朋友,我们当然也一起喝过酒,一起尽兴地唱过歌。从儿歌、民谣一直唱到流行歌曲,可以选择的曲子也真不算少,但是,此刻的我,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喝着故乡的酒,面对着故乡的人,我忽然非常渴望也能够发出故乡的声音。不会说蒙古话还可以找朋友翻译,无论如何也能把想表达的意思说出七八分来。但是,歌呢?用故乡的语言和曲调唱出来的声音,是从生命最深处直接迸发出来的婉转呼唤,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无法转换的啊! 在那个时候,我才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疼痛与欠缺,好像在心里最深的地方纠缠着撕扯着的什么忽然都浮现了出来,空虚而又无奈。 因此,从鄂尔多斯回来之后,我就下定决心,非要学会一首蒙古歌不可。真的,即使只能学会一首也好。但是,事情好像不能尽如人意。我是有几位很会唱歌的朋友,我也有了几首曲谱,有了一些歌词,还有人帮我用拼音字母把蒙文的发音逐字逐句地拼了出来。但是,好像都没什么效果。 又一年夏天,和住在德国的父亲一起参加了一次蒙古学学术会议。在回程的火车上,父亲为朋友们轻声唱了一首蒙古民谣,那曲调非常亲切。我就立即央求父亲教我。父亲先给我解释歌词大意,然后开始一句一句地教我唱。起初,我虽然有点手忙脚乱,又要记曲调,又要记歌词,还不时要用字母或者注音符号来拼音。不过,学习的过程倒是出奇地顺利,在莱茵河畔父亲的公寓里,我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学会了一首好听的蒙古歌。 第二年春天,和姐妹们约好了在夏威夷共聚一次,那天晚上,我忍不住给她们唱了这首歌。 南国春日的夜晚慵懒而又温暖,窗外送来缕缕的花香。 她们斜倚在沙发上,微笑地注视着我,仿佛有些什么记忆随着这首歌又回到眼前。我刚唱完,姐姐就说:“是姥姥!姥姥很爱唱这首歌。我记得那时候她都是在早上,一边梳着头发一边轻轻地唱着这首歌的。” 原来,答案在这里! 哦!在我的幼年,在那些充满了阳光的清晨,当外婆对着镜子梳头的时候,当她轻轻哼唱着的时候,依偎在她身边的我,一定也曾经跟着她一句一句唱过的罢?不然的话,我怎么可能学得这么容易这么快? 一切终于都有了答案。原来,此刻在长路的这一端跟着父亲学会的这首歌,我在生命之初启程的时候就曾经唱过。 【注】席慕容,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1.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1)五岁前会唱好几首蒙古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个字以内) (3)向朋友学唱蒙古歌,没效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个字以内) (5)为姐妹们唱父亲教我的蒙古歌。 2.文章第3段和第8段提到“强烈的疼痛”。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分析第12段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诗人席慕容的心里,一直有一首故乡的歌。请反复品读她的《有一首歌》和本文画线句,比较一下两篇文章主题的细微差别。 |
有一首歌 |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首歌。我说不出它的名字,我也唱不全它的曲调,可是,我知道它在哪里,在我心里最深最柔软的一个角落。每当月亮特别清朗的晚上,风沙特别大的黄昏,或者走过一条山路的转角,走过一片开满了野花的广阔的草原,或者在刚亮起灯来的城市里,在火车慢慢驶开的月台上;在一个特定的刹那,一种似曾相识的忧伤就会袭进我的心中…… 我有一个美丽的蒙文名字,可是却从来没有机会用它;我会说国语、广东话、英文和法文,我可以很流利地说、写,甚至唱,可是我却不能用蒙古话唱完一首歌;我熟读很多国家的历史,我走过很多国家的城市,我甚至去了印度和尼泊尔,可是我却从来没见过我的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