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之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的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的武汉3月15日春到,而北纬32℃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有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了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歌,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阅读全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为什么要写作者在北京北京紫竹院公园看到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有后的”,句中的“脚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春天的到来,语言生动。
B.“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句中的“大约”表明西安每年进入春天的具体时间并不固定,符合客观事实,语言准确。
C.“春天里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句中的“又”字说明了“倒春寒”的特点,强调了“倒”的意思。
D.“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句中的“而且”说明了古诗词的文学价值远远超过了科学价值。
4.第四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词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为什么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了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列诗句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其它的什么特点?请选择一首,写出你的发现。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选择(  )首,我的发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
   (2)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
   (3)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2.通过举例子,强调了“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的特点确实存在,让人信服。(言之成理即可)
3.D
4.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倒春寒”的现象,,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是为了说明“倒春寒”造成的灾害。先讲现象,再讲灾害,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意同即可)
5.(1)我国西北的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气候过于干燥,就没有春天的物候现象出现。(意同即可)
   (2)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意同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即使是从没到过扬州的人,他们的脑子里总会有一些关于扬州的唐诗宋词或八怪名句,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对扬州先入为主的心驰神往。而一提到扬州,能立刻令人想起的恐怕非瘦西湖莫属了。
  无论是不是诗人,等到您荡漾于瘦西湖水面之上,等到您亲自置身于长堤春柳、二十四桥烟雨之中,等到您陶醉于琼花盛开游人欢笑之时,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轴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
  在那瘦西湖边的长堤春柳之上,粉红的桃花一枝连一枝地开放,枝枝蓬蓬地一束连着一束,一片姹紫嫣红,把蓝空也映衬得粉莹莹、红晕晕的。此时此刻,画入人眼,人在画中。游客忽而登岸游息于台阁园林,忽而下船饱览这画外美景,脚步固然悠闲,眼睛却分外繁忙。“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两三个小时在飘飘欲仙的幻觉中度过。
  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的美称。而观月最好的地方莫过于瘦西湖之中了。中秋之夜,当您在五亭桥观赏洞下秋水的月亮,在二十四桥吟诵古人咏月的篇章,你必会像诗人一样发出一声感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其实,皓皓明月,无私地普照九州,怎么会独宠扬州?那是因为在瘦西湖,多碧水,多杨柳,多芳树,多园林。水波清澄,柳烟迷蒙,芳林璀璨,楼阁精巧,如此典雅清丽的环境,自然是美月寻到最合适的舞台,将她的天资丽质一泻无余。而一旦离开衬托“映日荷花”的“接天莲叶”,二分明月也会黯然失色的
  在我看来瘦西湖就像是一幅艺术盆景画,又仿佛是一座城市山林。她是大自然的展览馆。瘦西湖,她不像避暑山庄皇家宫殿那样宏伟,也不像寺庙道观宗教名山那样出世,更没有北京的故宫长城那样游客如织的拥挤。瘦西湖的山水,虽非天造地设,但在这里,您可以尽情地游乐赏玩。
  曾几何时,在梦里,一人独坐二十四桥边,仰望明月,猜想那月宫中美丽的嫦娥是否也在与我共享美景。
1、联系全文,文章中划线句子“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轴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请问这幅水墨山水长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一旦离开衬托‘映日荷花’的‘接天莲叶’,二分明月也会黯然失色的”一句中“映日荷花”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本文写两条扬州旅游宣传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__过铁道,要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请直接在文中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动词。并指出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
3、用横线在原文划出描绘父亲背影的外貌特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去吧,里边没人”,对父亲这一句简短而朴实的话语,你如何理解其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因为;“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因为。透过“我”的泪水,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说说下边两句话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1)我赶紧拭干了泪
(2)我赶紧去搀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牡丹花水》,完成问题。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往事回忆: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黄德彰

  岷江的流向没有改变。从石板溪到叉鱼寺,水流正东。江南是我的故乡塘坝,江北一道小溪,叫石马河。溯溪而上,行五六里,丘陵间一片田园,茂竹半掩农舍,便是我的外婆家了,地名二房坝。
  二房坝是我儿时寒暑假必去的所在。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一人是拄手杖的。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和我是不干活的。我是客人,又小,只管玩耍。外公则天天拄着手杖,到两里路外的观音寺吃茶。观音寺是平安乡的首府,总共不到30户人家,民居的屋顶覆盖着窄窄的石板街道,街道上稍宽的地方设有茶桌。这个只有两三千人的小乡,一乡的头面人物,大抵坐在茶桌周围的竹椅上。
   外公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人物:全乡只有两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他一人便供给了全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曾对我说过,供舅舅上学,他花费了16石谷子。一个10亩田产的地主家庭,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他要让儿子也感受这种艰难。假期回家,舅舅不能享有外公和我的特权,他必须劳动。临开学了,须得卖米以筹学费,舅舅得与佃户张世华一道,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把谷子从谷仓放出来,一担担挑到擂房里去擂了,用风簸风它,吹去稻壳。再挑到半里之遥的长瓦房,那儿有个碾房,碾去米糠,使糙米变成精米。再挑回来,风去米糠,过筛,去掉碎米。每道工序,张世华干,舅舅一样地干。这时该卖米了,佃农挑一担,地主少爷也挑一担,一担担挑上街去。谷仓渐空,学费才足。舅舅已深知这些钱来之不易(纵然那稻谷已从佃农那儿剥削过来,是现成的),可以离家赴校了。
  舅舅是修农学的。先上县农中,继而就读省高农,毕业后,到灌县林场工作了两年才考上了金陵大学,上这所大学也是外公的命令。毕业后舅舅就业于台北。正在这时,外婆病逝了。外婆病笃之际,外公叮嘱我的母亲千万不要告诉舅舅,希望儿子不为母病所累,在外继续发展。但我母亲还是给舅舅写了信,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母亲写信,舅舅还乡,都是违背外公意愿的事。但子女此种行为却是父亲教育的结果,陈氏家风使然。陈氏祖先,自湖北麻城入川,垦殖于二房坝以来,外公已是第七代了,代代相传,恪守孝道。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要求子孙缅怀并继承先辈的美德。外公事母至孝。他年轻时往往外出谋事,每离家,总先去乡场卖肉的所在,给屠户打个招呼:每逢赶集便给家里送肉,让老母常有肉食,待他归来一并结账付款。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母亲是外公的女儿,外公的孝行也在她这里流芳。年事渐高,外公已不再外出谋生,每年总得有几个月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外公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孔乙己叉开五指即可罩住的那种,人们吃豆花时用它盛蘸水,而在外公面前则是母亲特备的精肴,比如猪油白糖蒸蜂蛹之类。我和弟弟的眼睛,不免馋住那个小碟,老人也总是给外孙的碗里拈上一枚。眼见那碟子里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希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而外公又给我们各拈一枚。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中“二房坝·外公·蘸水碟”三个词语表明了文章的思路,按提示填空。
  开篇写二房坝点明了___________,二屠坝享有特权的是外公,由此推出了文章描写的___________;因为外公是全乡的头面人物,一方面他艰难地供成了全乡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中的一个--我的舅舅,另一方面他把祖德孝行传给了他的儿子和女儿--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将外公接到家中赡养,用蘸水碟为他特备精肴,我和弟弟馋住了碟中的精肴,以上构成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小小的蘸水碟盛满了___________之情,这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1)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联系全文想想,外公的言行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生何求

  (1)船过洞庭时,我为浩淼烟波所感动,昔日褊狭的胸怀中那些郁积不散的忧愁也被水荡涤一尽。感觉自己真正年轻,感觉生命力的奔涌,这是最强烈的一回。
  (2)一个人的豪情原不可能在逼仄的斗室里产生,一个人的锐志却往往因为大自然的壮美而激发。
  (3)我知道一生中将会有许多坎坷和许多失败,但我还是要迎向命运的重奉.并时刻准备着还击。老船工说,洞庭湖的风浪打坏了一条又一条船.但渔民还是在波涛中出没。一个人与洞庭湖较劲,是需要勇气的,一个人与命运角力,又当如何?浑身裹创,在所难免;踣地不起,也完全可能。我听着死一样的寂静和催命-样的读秒声,无论怎样衰竭,怎样剧痛,都要撑持着站起,在命运狂风骤雨般的拳头下寻找一线生机。正是这样,海明威借桑地亚哥之口说:“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战胜。”
  (4)洞庭湖还太小,当我航行在湖面之上,我的精神更加傲岸挺拔。诚然,我们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我眺望辽远的海空,兀立在波涛之上,那一刻感到了永恒而不惧沧桑。
  (5)高扬的灵魂是不会向命运举起降幡的。
  (6)现在,年轻人身上的暮气太重了,还没有怎样受挫,就已鸣金收兵。真不知道,这些人的肩头只能承受多少重负。为什么感叹生命短促,功业难就,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自伤身世,认为遍尝了世间诸般苦楚,必要“勘破三春景不长”?
  (7)我们知道,一口钟悬挂在树上,用钝重的簧舌去敲打它时,它响遏行云,这样子日久天长地敲下去,钟必然毁坏,但它的生命已化作了铜质的歌声。一口钟不被敲打,日晒雨淋,风霜侵蚀,也必然锈成一堆废铁。似这样哑默无闻地坏死,何如轰轰烈烈地度过一生
  (8)曾经,我在南岳看僧侣做佛课,他们的样子非常虔诚。这些人是被生活打败的人吗?是被命运驱逐出境的人吗,不全是。他们中间不是没有心灰意冷者,但受佛光(尽管这佛光已十分暗淡和微弱)的普照,这样的梦想支撑了他们的整个人生:要求取正果,重归极乐世界。这本就是十分执着的追求。莫非我们还不如这些避世的僧众?
  (9)一个人一生要“死”许多回,每一回的死都如蛇的蜕皮,因此而有新生。蝉蜕是不能相比的,它们将空壳留在枝头,自己也就在深秋的寒风里凄然绝响。它们抱着悲观的态度,是彻底的失败者。
  (10)在阳光下行走时,我想,这阳光可使每一颗心保持着青春,不枯朽,不衰竭。年龄绝不是青春惟一的标志,只有那些充满了理想和热爱的心灵才真正懂得青春的意义。
  (11)一生何所求?这个答案肯定因人而异。让我来说:我只要自己的心永远年轻。
  (12)这正是生命难以独造的境界。
1.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作者所认为的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中“当我航行于湖面之上”为什么会感到“精神更加傲岸挺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下列语句的含义。
“似这样默默无闻地坏死,何如轰轰烈烈地度过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你觉得哪句话能作为你人生的座右铭?请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吗?你是如何面对挫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被战胜”此句话对你有何人生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