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化妆》林清玄 (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
(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5)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6)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7)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8)“不对的” ,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9)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10)我为了这位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11)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选自《时文精粹》) 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划线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 ①以化妆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命的化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的认识经历了: 好奇轻视→ ___________→ 感叹 → __________→ 惭愧 → ____________的过程。 3.“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是什么?后来“我”为什么会“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5)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的,是自然”,第(8)段中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顶: |
[ ] |
A.妆师认为最低层次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第(5)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以改变体质,而改变体 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
答案
1.①指(化妆师)用脂粉等使容颜美丽。 ②指通过多阅读一流的文章,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从而改变气质,变得对生活乐观,对生活有信心,心地替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意思对即可) 2.依次是①刮目相看②致敬③体悟(“明白”或“省悟”亦可) 3.“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是:“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示例:“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是:①化妆师的话充满了智慧; ② 改变了我最初对化妆的看法。不设统一答案。 4.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不矛盾。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化妆的。前者是从改变表相的角度来谈的:后者是从改变人的体质和气质的角度来说的,改变容颜等外表的化妆,作用不大。(意思对即可) 5.C E |
举一反三
感知母爱 邓笛编译 |
我对于她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我不记得那时我几岁,但我知道我的身体和灵魂与她的双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双手是我母亲的,她是一个盲人。 我记得,有一回,我在餐桌上画一幅画。“妈妈,看,我的画。” 我画完后欢叫道。“喔,太好了。”妈妈答道继续忙她手上的活儿。“不,我要你用手‘看’我的画嘛。”我固执地说。她走到我身边,我拉着她的手触摸画的每一部分。她赞美画时发出的惊呼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她不是用眼晴看,而是用手摸我的脸,摸我想让她肴的东西。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虽然我知到没有人用手“看”东西。 我记得她给我梳头的方式。她先用左手的拇指按在我的眉心上,用食指搭住我的头顶,然后用右手握住梳子梳我的头发。她总是把我的头发梳得很整齐。我嬉戏时,跌了跟头,弄破了膝盖,哭着跑回家。她用双手轻柔地洗净我的伤口,然后灵巧地进行包扎。 我曾经低估计过她的能力。一天,我看到餐桌上有一盘刚出护的甜饼,我偷偷地拿起一个。我,只要不用手摸,她是不会知道我在干什么的。可是,我没有意识到,她可以听到我嚼甜饼的声音。当我从她身边走过时,她拽住了我的胳膊。“下次,想吃就跟我说,”她说,“你可以吃掉掉所有的甜饼,但要跟我说一声。” 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母亲是如何掌握我们的一举一动的。一天,哥哥带回一条流浪狗,悄悄地把它弄到了楼上的卧室里。不一会儿,母亲就上了楼,走进卧室说,狗窝可以安在院子里,但绝不能安在卧室里。我们面面相觑,不知追她是怎么发觉的。 还有一回。我一个人在起居室一面做作业一面看电视,她走进来问我,凯丽,不要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我赶紧关掉电视,继续做作业。我始终搞不明白,她怎么知道看电视的是我,而不是我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后来,我问她这个问题,“孩子,”她抚摸着我的头说,“即使你不说话,你还要呼吸呀,形以举弟。我听出来的。” 那年,我17 岁了。我站在镜子前一面打扮,一面问母亲:“妈妈,你知道我是什么样子吗?母亲答道:“我当然知道。从你出生后护士将你放在我怀里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了你的模样。我抚摸了你细柔的头发,抚摸了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我知道你很善良,因为你爱你的父母;,我知道你很有爱心,因为你从来没有为有我这样一个育人母亲而流露出自卑。所以,孩子,我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的人,在我看来,你非常漂亮。” 十年过去了,我也成了一个母亲。当护士将我的儿子放在我怀里时,我和我的母亲当年一样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同的是,我用我的眼睛。我急切地要求关掉所有的灯,用我的手触摸孩子,用我的嗅觉和听觉来感知他,或者说——感知母爱。 1.“我”对于母亲的第一感知就是那双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母亲总是能掌握“我们”的一举一动,主要体现在哪三件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说明了什么?请结合语境回答。 ①她赞美画时发出的惊呼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用双手轻柔地洗净我的伤口,然后灵巧地进行包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我急切地要求关掉所有的灯,用我的手触摸孩子,用我的嗅觉和听觉来感知他,或者说——感知母爱。”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等待是美丽的 李 愚 |
①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 ②大仲马的巨著《基度山伯爵》中的最后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 ③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见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名叫普雅花。普雅花的花期仅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美丽,花谢之时也是整个花株枯萎之时,然而谁能想到,普雅花为了两个月的花期竟要等100年! ④用一百年等待一次花开,等待一次两个月的美丽,值吗?神奇的普雅花也许从来不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它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高原上,默默的用叶儿采集阳光的芬芳,默默地用根儿汲取大地的养料,默默地等待100年,只是为了用百年一次的花开来证明生命的美丽和价值。 ⑤畿米《希望井》中有这样一段话:“掉进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 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⑥畿米用诗意盎然的语言写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人生不会风平浪静,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困境,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等待,在等待中你也许会发现生活的另外一个出口。 ⑦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只要等待就有希望,而希望是生活的源泉和动力。希望到来之前是等待,希望到到来之后还是等待,因为那时又有了一个新的希望了。其实生命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我们的一生就是在等待中度过的。 ⑧雨什么时候下?风什么时候起?一个字——等! 链接材料: 链接材料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链接材料二:汶川大地震中,汶川映秀湾水电总厂31岁的马元江在废墟中被困179个小时后被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 1.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说说第①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简析第④段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第⑥段中划线的文字?请结合链接材料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距离苏州三十多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最能体现江南特色的小镇——周庄。驳岸、拱桥、水巷、整齐而又狭窄的石板街面,构成了水乡古镇的特有风貌,在保留着诸多明清建筑的静谧的街巷时穿行,使人恍若走进人间仙境一般。在这个只有一千多人口的江南小镇中,镇子周围被湖和河流包围,镇子里的小河呈井字形,全镇共有十多座桥梁,大部分的住宅都建在河边,镇子里无法通行汽车,还保留着许多历史在四百年到八百年的古桥。 1984年著名画家陈逸飞在那里画了一幅《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在美国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的画廊中展出,这幅画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这幅画被哈默用重金买下,并送给邓小平同志。这样才使周庄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地区。 那里的人们说,在八十年代,镇子里一座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桥塌掉了,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古桥的价值,就将其拆掉,建了一座新桥。现在提起这件事,人们还非常后悔。现在那里新建住房的高度和式样都要体现明清民居的特色,并要经过批准才能兴建。 1、 在这篇文章中,周庄的主要景点有哪些?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庄怎样成为著名的旅游地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庄当地的建筑风格是什么样的,在文中哪里有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午夜时分,长途班车停在了青海湖南畔的一个高原小镇上。这里仅有几家汽车旅馆的平房小院,和一些匆匆赶往拉萨的过路司机外,似乎就再没有什么别的过客。寥若星辰的灯光笼罩在黑幕色的苍穹之下,四面透风的小镇显得孤寂而又荒凉。然而就在这里,我们背包族一行三人,开始了渴望已久的青海湖之旅。 翌日清晨,天空乌云密布把大地遮了个严实,深秋时节的藏北“北风卷地百草折”。对着地图,我们决定沿着青海湖的南岸步行一天。于是离开小镇,沿着高原牧场之间的小路向北而行,空旷的高原上远远望见,灰蓝色的青海湖好像从地面上突兀出来一般,悬在空中,竟一时不敢确认。在一阵激动和欢呼雀跃的奔跑之后,真的我们来到了她的身旁。 天地之间,茫茫然一望无垠,浓云压着湖面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宽阔的湖面波浪翻滚,连绵的海浪涌向岸边,永不停息拍打着沙滩的潮汐,不舍昼夜。 迤俪着呼啸西北风,徒步高原的湖岸,走在沙滩和和草场之间。我们时而纵声放歌,在永恒沉寂的高原上呐喊:时而默默前行,倾听来自天籁的声音。脚步仿佛穿梭万年的时空,去探求这海子形成时的灵魂。满地大块大块的牦牛粪,让我们长了不少的见识:偶然会有几片比人还高的黄草,淹没了我们身影。 中午,天空突然开始飘起了鹅毛大雪,我们的行程似乎越来越艰难,雪花落草即融,走着走着,我们的鞋和裤脚都被浸透,空气也变的越来越冷。饥寒交迫的我们,决定折回公路,只好一次次翻越过牧场的铁丝网,向南而行。 下午,雪慢慢地停了,我们好不容易再一次回到了公路,公路被雪水打的湿漉漉的,难得有辆汽车从这里驶过,国道上所写的公里数字,清楚的告诉我们,离开那个叫做江西沟的小镇已经30多公里了。而此刻此处,我们在空旷的原野上,对着地图看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忽然看见离我们不远处,有一个藏包。经过我们的一番合计,决定就在那儿去借宿一晚吧。这里的藏民大部分不会讲汉语,这位小伙子也不例外。他浓眉大眼,高高的个子,裹着厚厚地藏袄。藏包很小,在地上有个简单的小灶台,锅里正在咕嘟咕嘟煮着什么,红红地火显得小包很温暖。我们夹杂着手势向他比划,表示想在这里暂住一晚,并且想吃点那锅里的东西。他半惑半解,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热腾腾羊肉土豆,话不多说,大家迅速狼吞虎咽起来。一顿美餐过后,他夹着简单的汉字用手比划说,他马上就得走了,要带着外面200多只羊赶往别处。并且告诉我们,离这里三公里远的西面,那里有个藏包,可以去试试。看来又得离开这里,他坚决不要我们递给的饭钱。在简单而深情的握手话别后,我们一步三回头的看着藏包,看着它很快被拆去,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在暮色苍茫的原野之中,我们终于找着小伙子指点的藏包,男主人正在圈着大群大群牦牛和绵羊,我们表示了来意之后,他热情把我们接到了藏包里,这里的陈设非常简单。女主人正在地上砌炉子,看来也是为放牧而搭建的临时居所。男主人的汉语讲的还不错,人也很热情,在熟悉招呼声中,我们好象已经是多年未曾谋面老朋友。 夜色慢慢笼罩大地,风也渐渐地停息。我们放下行李,尝试也去帮着圈羊围牛、和泥砌灶。他们一边教、我们一边做,看着他们干练的手法,我们一次次笨拙的动作,一双双泥糊糊脏手,都令我们互相开怀大笑。 夜晚,在藏包里席地而坐,当地产的高粱酒,渐渐被我们喝下大半瓶,浑身也开始暖和起来。脸上也泛起了红晕,大家的话也越来越多,聊兴也越来越浓。酒逢知己千杯少。天南海北,从首都北京到圣地拉萨:人情世故,从风俗习惯到个人理想,我们谈论了太多太多的话题。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让我们互相倾诉。我告诉他们,我们到这里就是为了体验生活,寻找一种回归自然的旅游方式,了解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感受生活。他也告诉我们,他出生在拉萨,三十多年来,为了生计做过生意跑过车,云游了大半个青藏高原,而现在生活比较稳定,全家最大的梦想,就是一定要去首都北京看一看。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洋溢在我们的周围。 他的妻子不会讲汉语,专注地添着干牛粪,不时缕一缕垂在眼前的黑发,我们笑笑,他也笑笑,炉火一闪一闪,照映在她古铜色的脸庞上,她显得那样的美丽而安详。煮着羊肉的小锅,飘出的很香热气,和着我们的热情的话语,渐渐地充满整个帐篷。冥冥之中,上苍安排我们在这里,在这个地球上青藏高原的荒原之上,与这家朴实无华的雪域同胞见面,究竟是天意,还是传说中的缘分。 1、这段节选的文字描写了青海湖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节选的文字与《青海湖,梦幻的青海湖》相比,在描写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划线的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蜀道上有个大名鼎鼎、令人闻之生畏的七盘关,此地是自古陕西宁强入川的必经咽喉要道。古诗有云“上有千仞岩,势欲压人顶。下有万丈溪,清欲摄人影。楼空石蹬悬,延缘曲如蚓。自下而上上,仰视难引领。自上而下下,深疑入眢(yuān)进①。惟第七盘雄,曲折赴危岭。”纵是未亲临其境者,读之也不难想见它的险势异常! 此诗作者为清嘉庆年间潘时鏸,距今已一百八十余年。人间至少过去六七代人,但对大自然来说仅是打了一个呵欠。而今我来这七盘岭上的七盘关,仍是仰头仿佛处处巨石就要下跌,却又欲退不能;而向下一看,只疑身陷枯井之中,欲喊无声。 正如登泰山十八盘,一般游人恐怕绝少细数究竟是十八盘,还是十七盘抑或是十九盘一样。我攀蜀道七盘岭也没有记准到底是不是转了七圈,只知印象最深的是七盘关绝险处立有一石碑,上有“小心移步”四个大字,提醒你千万玩忽不得!一抬头,那颇有几分狰狞的危岩怪厉地对着我,像在惊问:这里是只有飞鸟可渡的狭路,你这不知趣的俗子怎敢斗胆闯此禁地? 我只暗笑,没有作答。 其实还有啥好奇怪的,自古以来,凡由金牛道入蜀者,谁能不从这七盘岭“盘”过?那公元前秦惠文王伐蜀时的千万征夫要“盘”,那唐玄宗李隆基落荒避蜀时抬他的轿夫要“盘”,那采药吹樵的草民也要“盘”。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但历史很多时候也往往呈螺旋形攀登的态势。就眼前的七盘关来说,人们从秦“盘”到汉,从唐宋“盘”到明清,总是在不断地周旋、周旋……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如今火车也“盘”,一隧道,便似打出一把折扇,后几节车厢中的旅人探首车窗,看这把巨大的折扇煞是壮观!汽车也要“盘”,从低而高,好像射出一颗颗飞弹,随后又隐而不见,让人惊心动魄! 七盘关最险,七盘关也最忙。它从来没有对准谁发请柬,人们却都来找它;它没有主动麻烦谁,人们来了却又抱怨攀它太麻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哦,七盘关再高再险,也只是我们必经路上的一个里程标而已。 1、“自古以来,得意者‘盘’,落难者‘盘’,身负重物者也‘盘’。”这句话与哪个句子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今火车也‘盘’,一出隧道,便拟打出一把折扇。”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一个__________。试具体解释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本文的思路,在文中划______处补充上与前文意相关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到这七盘关的感受是围绕哪一个词展开的?______ 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