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文阅读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

类文阅读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类文阅读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般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 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 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敏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哀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 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答:我选(    )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如山. 母爱如水。”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   
 2.A;“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或B;斑驳陆离:形容土墙已经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了。噌噌:形容长得很快。本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 了“儿子:,家虽然十分贫穷. 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意对即可)
3.因为这三袋米. 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 是母爱的结晶,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 (意对即可)
4.示例:天啊!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娘啊!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  (意对即可)
 5.示例一:每天早晨桌上的早餐,每次出门前那声亲切的叮咛,获得成功时给我肯定,遭遇失败时给我鼓励……我愿永远停靠在母爱的港湾。
       示例二:爸爸总是那么严厉,生活中让我独立、学习上让我自主,每次遇到风险总让我退缩。其实,在他那威严的面孔下藏着一颗慈爱趵心。(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 l~5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 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已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没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1. 画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钥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线句②中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句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线句③是______(环境、细节、场面、心理)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气氛。
5. 画线句④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 l~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1)祷(       )         (2)住(       )
2.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意思的递进,③表示语音的延长,④表示意思     的转换,跳跃或转折等作用,请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作用。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   
(2)“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
(3)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
3. 为什么“我”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段中横线上的句子是否夸张?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什么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以一个手势作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l~4题。最好的圣诞礼物
 庞启帆    编译
  (1)我们是餐厅里唯一带着小孩吃饭的家庭。我让埃里克坐在一张高椅上。我注意到餐厅里的每一个人都安静地吃着,偶尔交谈,也是发出很轻的声音。     
  (2)突然,埃里克大声地尖叫起来:“看,那边!”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激动地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眼睛瞪得大大的。     
  (3)我环视四周,发现了埃里克兴奋的来源。那是一个老人,穿着一件沾满油污并且已经破烂不堪的外套,裤子又宽又大,只剩下了半截,脚上的鞋也破了,脚趾露出了鞋外。由于离他太远而没有闻到他身上的臭味,但我敢肯定他自己-定能闻到。     
  (4)他正在招手,然后又拍起了巴掌:“嘿,过来,宝贝,到这边来。我看到你了,伙计。”老人对埃里克喊道。     
  (5)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那个古怪而且令人讨厌的老家伙正在***扰我们可爱的儿子。     
  (6)我们点的东西端上来了,那个老人又在对面开始大喊:“你会玩躲躲猫吗?哈,瞧. 这小家伙会玩躲躲猫了。”     
  (7)没有谁会认为那个老人是在故作姿态,但我和丈夫尴尬极了。我们默默地吃着,埃里克却不肯安静,他在那个老人的怂恿下玩起了躲躲猫游戏。他在餐桌之间跑来跑去,当他躲得很好,老人看不到,他表示认输时,他就咯咯笑着跑出来。我和丈夫觉得,埃里克从来没玩得这么开心过。     
  (8)我们用完了餐,丈夫去停车场取车,我与埃里克留下来结账。结完账往外走时,我发现那个老人正泰然自若地坐在餐厅门口旁边。     
  (9)“上帝,在他对埃里克说话之前,让我们离开这里吧。”当我们走近那个老人时,我背过脸,因为我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此时,我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     
  (10)可是,埃里克挣脱了我的手,向那老人的怀里投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我还没来得及阻止,一个浑身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升华,仿佛深爱着的祖孙俩。     
  (11)埃里克温顺地靠在老人那披着破烂的衣服的肩膀上,他把他对人的完全信任以及他的爱付诸了行动。老人闭起了眼睛,泪水沾满了他的睫毛,然后滑下脸颊。他那苍老的手布满了污垢、伤痕以及老茧,他轻轻地抱着孩子,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背。     
  (12)没有哪两个入会像他们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产生这样深厚的感情。我站在那里呆住了。     
  (13)老人怜爱地看着怀里的埃里克。我知道,埃里克离开他的怀抱,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埃里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的身边。老人激动地说:“上帝保佑你,夫人,你给了我一份最好的圣诞礼物。     
  (14)我没有说一个字,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承受这一句真诚的感谢。    
  (15)我抱起埃里克,向我们的汽车跑去。在车上,我紧紧抱着埃里克,终于忍不住哭了,边哭边说:“上帝,请宽恕我吧!     
  (16)我明白了:那一刻,孩子看到的只是一个喜欢他的老人,而母亲看到的却只是一件衣服。(选自《教师博览》2011 年第 5 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3)段中对老人进行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13)段中画线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结合文章情节或人物. 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 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回家搞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还伤着呢, 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  就过节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 !”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 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 !”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 副局促不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午吃饭时他很少说话, 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 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白的头发,一 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担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巨绝,默默她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 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苈清洗、削 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 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多,一 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做自己的命根子了,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 肥也是农家肥, 说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了, 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 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 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 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为什么 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意。
(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 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旨在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l~5题。  阅兵之后
  ①儿子,你以前是个多听话、多懂事的孩子。可自从看了阅兵式之后,你就变了。就拿那天下午来说吧,咱爷俩上街,你掏出“国旗”贴在老爸脸上。在步行街, 平时,总是老爸瞅美女,那个下午,全是美女瞅俺,她们那个眼神呀,比女民兵方队的向右看还齐刷刷。   
  ②阅兵之后,你就不好好走路了。你一改过去的小兔子步,走起正步来了。在你一连踢破两双球鞋以后, 就成天嚷着要老爸给你买高跟鞋:“人家三军仪仗队的叔叔们都穿着高跟鞋,多威风啊!”俺差点跌掉眼镜:“嗨!那哪是高跟鞋呀?那是高帮鞋, 军用品,上哪儿去给你买啊!”你说老爸数落你孤陋寡闻的表情,比灰太狼还难看。     
  ③阅兵之后,你就不好好说话了。平时你说话,总是轻言细语,童声悦耳。那天你做完作业,老爸跟往常一样摸着你的脑袋说:“儿子,辛苦了 !”谁知你噌地从凳子上立起来.啪地敬了个军礼, 炸雷般地吼道:为人民服务!”惊得老爸差点扑倒在地。说实话,过了这么多天,俺还在回味那会儿当首长的感觉。还有,那天在去外婆家的车上,你嘴里轰隆隆个不停,自言自语“99 式”坦克好厉害。我问你为哈这样喜欢“99式”,你忙里偷闲的回答让一车人哗然:“你忘了,我是 99 年出生的嘛 !”    
   ④阅兵之后,你就不好好睡觉了。或是换句话说,阅兵之后,老爸就没有好好睡过觉了。每晚,俺总是被你的梦话吵醒。你不是嘟哝着群众游行的口号,就是哼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曲;你不是粉拳像巡航导弹无比精确地击中我的眼睛。就是大腿像战略导弹排山倒海地压在我的身上;你不是像驱逐舰在床上劈波斩浪地踢掉被子,就是像核潜艇钻进被窝蒙头大睡。早上醒来,看到你的个头越来越高,镜子里,老爸的眼袋越来越大。     
  ⑤阅兵之后,你就不好好玩耍了。你把兵器玩具统统翻出来,摆满了一地,俨然天安门广场。害得者爸老妈在自己家里走路都得小心地雷。那天吃完午饭,你把油不拉几的碟子架在俺的头上,对***说这是“空中预警机”。你甚至连***也不放过,那天晚上,你先是要俺背着七十多斤的你在客厅转悠,又让***跑在咱们前头, 一 家人气喘吁吁地演习“空中加油”。你这二闹腾,老爸的颈椎病就提前光顾了。这还不算啥,在外婆家的院子里,你拽着那杆红缨枪,追赶那只无辜的老母鸡, 惊得整个村子里的鸡都互相打鸣。我前去制止的时候,你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是雪豹突击队,追击恐怖分子!”嗨!人家雪豹“突击”是你这个“偷鸡”吗?多丢人现眼呀!    
  ⑥儿子,老爸不仅担心你的现在,而且更担心俺的将来。想一想,要是再过十年, 二十年,咱们国家更加强大了,阅兵的规模更加盛大了,你老爸背部不太宽阔的甲板,哪能容纳你几十架舰载机呼啸地起降呢?(作者:熊刚,有删改)
1. 本文采用第几人称?试体会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指出第③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两种描写方式,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第④段画线句子,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第⑥段,在两个“担心”背后,隐藏着“老爸”怎样真实的内心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此文会让我们想到泰戈尔《金色花》中的一句话;“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请你说说产生这种联想的缘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