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

题型:广东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选自《知识文库》,作者崔洁、有改动)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像,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超过
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给妹妹输血
   (2)和妹妹平分生命
2.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3.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献身精神。
4.“略”。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浆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声响动,只是向邻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紧握住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的诺言。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想像,具体描述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文中的“妹妹”,你在听到哥哥的话后有什么感受?请将你想象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天职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
  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小偷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他的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海尔曼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中受重伤的人来诊所。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他当时就差点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那个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不由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永远难以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
  一个修补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海尔曼说:“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有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拿起他那把最大的手术刀,走进手术室。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用那把手术刀结束了这个法西斯刽子手的生命……
  海尔曼被捕了。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没有,它用得其所。”“你忘了医生的天职。”“没有。”他一字一顿地说,“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先是冷静思考片刻,然后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海尔曼博士所做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海尔曼医生认出那名德国军官时,“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海尔曼医生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尔曼医生给法西斯分子“治病”时,为什么要“支开所有的助手和医护人员,并洗手、刮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天职”两个大字,“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量的反法西斯标语”?请你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圣诞夜休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它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
  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儿俩是为了逃避盟军轰炸才躲到这儿来的。
  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两个头戴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人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
  美国兵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洛宾,伤兵叫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第一军)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3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
  母亲吩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6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唯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时一同享用的。
  正在布置餐桌时,又有人敲门,这次,门外站着4个德国兵。
  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罪论处的。母亲虽然也害怕,可还是镇静地迎上去,说:“圣诞快乐!”
  “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吗?”带队的下士问。
  “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儿还有三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做朋友。我们要过圣诞节,不准在这里开枪。”
  “是美国兵吗?”
  “听着,”母亲严肃地说着,“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
  4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拍了几下手:“话已经说够了,请进,把枪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晚餐了!”
  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装,美国兵也照样做了。
  德国兵和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这下,赫尔曼可能不够分配了,快去再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
  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屋里,发现一个德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天的仇人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母子俩用两根竹竿扣仅有的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出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
  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说:“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这句话中的“这回事”指什么?“孩子们都饿坏了”中的“孩子们”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请说说母亲“激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德国母亲勇救美国士兵的举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退刀记
  干了多年的店员,遇到的怪事可真不少。就说前些时候吧。一位老妇人来到了柜台前,硬说要把东西退回。
  “老太太,这把刀子你已经用了一个星期了,退不得的呀!”
  “可是——可是这种刀子太阴冷,用了令人厌恶、心寒!”
  “哼哈,老太太,您看看,这类牌子与款式,市面上流行得很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以前被用来***了不少人呢。”
  “不可能吧?这是最新设计的。”“有,有,***了人……”
  “您看见了?”
  “哦,这——这倒没有,我若看见了,我也没命了。”
  “那可别乱说,小心警察找你问话。”
  “但,我老伴,还有幼弟全家是被***了!…全家!真的?报警了没有?”
  “没有!不可能的……凶手还歪曲了真相……”
  “哦——”
  我不知如何接下去才好。老妇人看到我态度坚硬,没有意思接纳她的退货,也就怅然离开了。
  临走时,我想想,不可能吧!这么一把小刀子,***不了这样多人的。我拉开喉咙问道:“老太太,是在哪儿发生的啊?”
  “南京。”“什么?南京?”
  我蹲下,把那种款式的刀子从柜台里取出,研究了好一阵子,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刀锋较光亮了些吧!还有一排小小横行的字样:日本制造。
1.老妇人一看见刀便会产生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制造”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妇人的这把刀子已经用了一个星期了,然而又要求退掉。你对老妇人退刀这一举动持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日立冰箱、东芝彩电、松下空调、本田摩托等不断闯入我们的生活时,在日本教科书对侵华历史一再进行修改时,在我们读了这篇小小说后,你的思潮一定在翻腾。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狭路相逢
  几年前,我随一个旅行团去珍珠港旅行。团中有一位牧师在事发当天——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并击毁我们太平洋舰队的那天,正在此地。他给团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天的种种恐怖:大火,沉船,枪林弹雨,炮声轰轰。我也在听,眼角突然瞥见一个六七十岁的日本游客走进了纪念馆。
  他打扮得很刻意而整齐——笔挺的领带,扣得一丝不苟的运动夹克,锃亮的棕色皮鞋。这身打扮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即使是白领人士,哪怕是电视新闻主持人,到了夏威夷也很少西装革履,大家都是穿一件敞领的夏威夷T恤。
  日本人的身旁有两个女人,年纪大一点的应该是他的妻子,另一个可能是他的女儿。两个女人都衣着保守,穿着精致的鞋。日本人左手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花环很精美,直径足有18英寸,看上去价格不菲。
  团里的老兵继续讲着他的经历——他被困在甲板底下,大水冲来,他辨不清方向,大火就在头顶上,浓烟使他窒息,战友就死在他的脚下,他在黑暗中挣扎着逃命。所有的团员都听得聚精会神,只有我注意到了:那个日本人正朝我们走近。
  我正看着他的时候,他停了下来,对他的妻女说了些什么。他们静静地站着,几乎有些庄严。然后,日本人紧了紧他的领带,又把夹克的褶子弄平。好像在作什么准备似的,他抖了抖肩,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又吐出来。接着,他独自一个人,面色郑重地走到这只沉舰的栏杆处。其他的人仍围在那位老兵身旁,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日本游客的存在。
  我不认为他听得懂美国老兵的话,可是我看到他在栏杆旁,弯下腰去,鞠了一个90度的躬。他开始说话,我仔细听,但不能听懂。可是从他的表情和语气,我猜出了他话里的意思,那里面承载了太多的内容:认错,悲伤,尊严,同情和祝福。
  他静静地祷告完后,沉重地将那花环抛向了海水中——便是那同样一片海水,刚才那位美国老兵一直都在提到。日本游客看着花环随着海浪漂远,他努力要保持常态,可是眼泪泄露了他的感情。
  我猜他也是个老兵,当年曾驾着飞机投下枪药弹炮,炸毁了我们的军舰。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
  日本人又向后退了几步,缓缓地,深深地,鞠了个躬。然后他站直身子,回到家人身边。使命既已完成,他们似乎准备离开了。正当日本老兵准备离去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一直靠着墙的美国人移开了步子。他衣着随意,肚子微凸,头发稀少,手拿一顶帽子。我突然想,这个人大概也是个二战老兵。或许他也参加了太平洋海战。来这,也有他的使命吧。
  当那家日本人经过他时,美国老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我紧张了,怕他们冲突起来。日本游客有几分迷惑,脸上露出惊讶和难过的神色。他的家人,眼睛盯着地上,也停下脚步,聚在他的身旁。
  出人意料的是,美国老兵挺直腰来了个立正,他缓缓举起了他的右手,在额前硬硬地停下——他给他的宿敌敬了个军礼。日本老兵突然明白过来,立即回以军礼。
  刚才聚着听故事的游客纷纷散去,两个老兵似乎遣世而存,联系他们的是共有的痛苦、荣耀和记忆。美国老兵放下了他的右手,仍保持着立正的姿势,向后退了一步;日本老兵,双手笔直地贴在腿两侧;向他面前的这个人鞠了个躬。出乎我意料的是,美国老兵回鞠了个躬。
  两个人一个字也没说,也不需要说。那两张被泪水浸湿的严肃的脸,已经向彼此表达了任何语言都无可言及的感情。
1.“我”“眼角”为什么能够“突然瞥见”日本游客?“刻意而整齐”的打扮从心理方面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解释“日本人的左手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作者为什么要说明这个花环“很精美”且“价格不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是侵略者,一个是付出了惨痛代价的被侵略者,他们怎么会有“共同的痛苦、荣耀和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