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零分之约》一文,完成1—6题。 ①曾经,我是一个让老师感到头疼的孩子: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只爱做白日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雷打不动的“C”,
题型:福建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零分之约》一文,完成1—6题。 ①曾经,我是一个让老师感到头疼的孩子: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只爱做白日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雷打不动的“C”,还没有一点羞耻感;但当一名迈克尔·舒马赫那样的世界一流赛车手是我梦寐以求的事。 ②有一天,她——卡尔森小姐来到我们的班级,点到我名字时冲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你就是整天梦想当个赛车手,却不喜欢学习的斯蒂文弗吗?”“是的。”我感觉她的话里有一些鄙夷的成份,这是对一个十三岁少年尊严的莫大侮辱,我接着声音高亢起来,坚决而富有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时成绩也很糟糕,他曾经考过零分呢,现在不也一样当上了世界顶尖级赛车手吗?”卡尔森小姐突然(a) 笑了起来:“他考了零分当了赛车手,可你从来没有考过零分啊,每次都是‘C’!”她竟然笑话我没有考过零分!我真的觉得自己受到了当众羞辱。[A]可她的目光像雅典女神一样的温柔,一刻也没有从我脸上移开,我心头的怒火似乎被魔法锁住。我咽了一口唾沫,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声音:“哼,下次我就考个零分给你看看!”[B]她伸长的耳朵,仿佛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小辫子”似的,说:“好啊,这个创意很好!咱们不妨做个约定,你要是考了零分,那么在班级里你一切自便,我决不干涉;可你一天没有考到零分,就要服从我的管理,好好学习!”我吐了吐舌头,因为我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个天底下最愚蠢又最可爱的老师。“不过,既然是‘考’,咱们还得遵循必要的考试规则:试卷必须全部答完,不能一字不填就交卷,更不能临场脱逃。如果那样的话即视为违约,好不好?”这还不简单!我的心发出快乐的鸣叫,(b) 地答道:“没有任何问题!” ③很快地便迎来了考试。第一题是这样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美国人民反击侵略的时任总统是谁?我知道是罗斯福,却故意在答题卡上涂下了艾森豪威尔的名字。接下来的几道题都是如此。可在做后面的题时,由于我并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我只得硬着头皮,像以往那样乱蒙一通。走出考场,我忽然发现,自己手心里竟敢出了汗。我第一次感觉,原来,考零分竟然跟考满分一样难!我心情沮丧极了。 ④试卷结果出来了,又是个可恶的“C”!我开始诅咒起来。卡尔森小姐走过来,狡黠地提醒道:“咱们可是有约在先的哟,如果你没有考到零分,你必须听从我的指挥和安排。”我低下头,( )羞愧( )暗骂自己不争气。“现在,我要求你,早一天考零分,或者说,你近期的学习目标是向零分冲刺!” ⑤我发奋学习,竟然发现自己有把握做错的题越来越多。我的赛车渐渐地蒙上了尘埃,我的赛车梦也渐渐弥散,取而代之的,是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道道试题。终于,一年后,我成功地考到了第一个零分!也就是说,试卷上的所有题目我都会做,都能判断出哪个答案正确,哪个是错误的。 ⑥卡尔森小姐把试卷发下来后,大声地宣布:“斯蒂文弗,祝贺你,你终于凭着自己掌握的知识考到了零分,你可以在班级里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祝福的掌声。卡尔森小姐走过来,抚着我的头温和地说。“斯蒂文弗,你是好样的,在我心目中,一个凭着实力考了零分的学生跟考了‘A’的学生是一样出色的!我为你感到骄傲!”[C]我脸红如枣,感到羞愧难当,泪水突然涌出我的眼眶,哽咽了许久,我终于脱口而出:“谢谢您,老师,在我没有成为世界一流赛车手之前,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生……” |
(选自《青年博览》2008年1月下,有删改) |
1.字词的识记与运用: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A.沮( )丧 B.萦( )绕 (2)在第②段的(a) 处与(b) 处依次填上一个双音节词、一个四字短语加以修饰,以增添文章的生动性。 (a)卡尔森小姐突然 笑了起来: (b)我的心发出快乐的鸣叫, 地答道。 (3)第④段中的括号处应填上的一组关联词是: 我低下头,( )羞愧( )暗骂自己不争气。 2.文章第①段去掉好吗?为什么? 3.把第②段中“现在不也一样当上了世界顶尖级赛车手吗?”改成陈述句,并就表达效果作一下比较。 4.文中有不少的语言值得品味。请从画横线的[A]、[B]、[C]三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进行赏析(要注明所选句子的序号) 5.像卡尔森小姐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嘛?为什么? 6.第⑥段中“在我没有成为世界一流赛车手之前,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学生”这句话是否与你的心灵撞击出火花?请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
答案
1.(1)jǔ;yíng(2)开朗;迫不及待(填起来通顺即可)(3)既;又 2.不能。这一段强调“我”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为下文写“我”的改变作铺垫,从而间接表现老师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好。 3.改句:现在一样当上了世界顶尖级赛车手。改句比原句语气强,更能表达“我”对学习成绩不好的不在乎。 4.“略” 5.喜欢。卡尔森小姐能因“人”施教、讲究教育艺术——时而鼓励,时而激将。只有像她那样,才能改变后进生,不会误人子弟。 6.“略” |
举一反三
人性的爱抚 |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1.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3.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 反衬男主人的 。 4.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5.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链接材料】 (1)2010年3月23日,郑民生在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手持水果刀刺向13名小学生,致使8人死亡,5人重伤。据了解,郑民生曾是延平区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2009年6月辞职后,屡次求职未果,生活日益窘迫,他一直未成家,与家人、邻里关系也不融洽。心理学家认为:在排除患有重度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一个人在物质上、精神上屡遭挫折时,如果无法及时调整心理冲突,就会出现过激行为。 (2)近期,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连续发生员工坠楼自***事件,人们在悲叹生命逝去的同时也不禁要问:这种高频度的坠楼自***事件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一些心理学专家通过调研发现: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劳动强度大、长期被漠视、身心疲惫无法排解以及性格孤僻、情感受挫、家庭突遭变故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
喜欢废铁的沈老汉 |
⑴沈老汉守在收购点门外,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着破衣服的男子骑一辆旧三轮车过来,他满面笑容地迎了上去…… ⑵沈老汉五十多岁,已是白发白须,一脸的憔悴。沈老汉有个独子阿将,35岁了,还没有媳妇儿。阿将处过几个女友,女方总嫌他家贫穷。沈老汉为了挣钱帮儿子娶上媳妇儿,东借西凑一笔资金,办了一家废铁收购点。 ⑶沈老汉给那个男子递了一支烟,倒了一杯茶。男子叫火强,以前也卖给沈老汉废铁。火强说:“老头儿,你怎么看上去像我们外地人一样?”沈老汉笑笑说:“外地人怎么了?与本地人一样啊,都是中国公民。”火强弯腰开始从三轮车内搬废铁,沈老汉过去帮忙。火强一看慌乱起来,忙挡住沈老汉说:“这点小事,怎么能劳大叔出力?”火强见沈老汉没有坚持,向那些废铁望了一眼,松了一口气。如果沈老汉过去搬废铁,秘密一定会被发现——在两根粗铁管里,塞满了泥沙。 ⑷称完废铁,没经沈老汉验收,火强快手快脚地把废铁倒入场地的铁堆里。沈老汉笑呵呵地说:“年轻人,辛苦了。”火强偷偷地笑着想,沈老汉真是个糊涂蛋! ⑸阿将回来,他一眼便在铁堆里发现问题——新收的两根废铁管里塞满了泥沙。阿将瞧着沈老汉说:“爸,你怎么这样收废铁啊?泥沙当废铁,我们亏损不起啊。”沈老汉说:“放心,我们没亏。”阿将瞪着沈老汉。沈老汉继续说:“我收购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事,本想揭露出来,怕他丢了丑,今后不来做生意。最后我也用了一个雕虫小技。”阿将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沈老汉,沈老汉说:“过秤时,我换了秤砣,把那四十多斤泥沙扣除了。” ⑹沈老汉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沈老汉对待卖废铁的顾客总是满面笑容,有时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可是对来卖好铁、新铁的顾客,沈老汉总是眉头紧锁,一脸不悦,好像人家欠他什么似的。一次,老张送来一车铁,沈老汉笑呵呵地把废铁收了,却对好铁不屑一顾。老张火了,说:“沈老头,你脑子有问题,人家千方百计要好铁,你却偏偏喜欢废铁啊。”沈老汉说:“收废铁我晚上睡得着,收好铁新铁晚上睡不着啊。”老张说:“怪人。”摇着头离开了。 ⑺一天晚上,火强载来了一三轮车新铁管。沈老汉把头摇得如吊钟一样。火强说:“你真不会做生意,开收购点,不收好铁谁信啊。”沈老汉来回走了几步,还是摇头说:“我不能收。”火强说:“这些铁管,我也是收来的,挣点小钱。我从来没做过偷鸡摸狗的勾当。”沈老汉又摇了一下头,火强火了,说:“如果这次你不收,今后我不会卖铁给你,还会叫我的老乡与你断绝业务。”沈老汉全身一颤抖。后来沈老汉颤抖着手收购了火强的好铁管。 ⑻沈老汉为人诚实,价格公道,远远近近的拾荒者、小贩总喜欢把废铁卖给沈老汉。沈老汉的生意渐渐旺了起来。 ⑼那天,沈老汉出事了。片警传唤沈老汉进了派出所。原来火强卖的那些新铁管是赃物。火强坐了牢,沈老汉也被行政拘留了10天。 ⑽沈老汉进去后,阿将打听来打听去,终于弄明白那事是被人举报的,不然公安人员怎么会查到他们头上啊。 ⑾阿将想来想去——自己家没有仇人啊,谁会是举报人呢?阿将找片警几次,想知道举报人是谁。片警说,你想砸我饭碗?别说举报人我不认识,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的。 ⑿沈老汉放出来后,大家很同情沈老汉,说他被贼害苦了。新老顾客都来关照收购点的生意,收购点红火起来。 ⒀阿将却念念不忘查出那个举报人。他每天关注收购点进进出出的行人,可是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没有发现可疑人员。那天,沈老汉去了外面,搁在桌子上的手机响了。阿将一听,吓了一跳,来电人自称是派出所的民警,请他去派出所领荣誉证书和举报奖金。他更糊涂了,问,举报什么?民警说,一起收赃案啊,让我们破了系列盗窃案件。 ⒁阿将的头疼痛起来,想了很久也不明白,爸怎么会举报自己收购赃物。 |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
1、文章第⑵段从记叙顺序来看是 叙。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2、下列有关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从第⑷段的“快手快脚”“偷偷地笑”等词语中可看出火强是一个贪图小便宜且自作聪明的人。 B、俗话说“无商不奸”。沈老汉通过偷偷换秤砣的方法收购火强塞满泥沙的铁管,由此可见他也是一个弄虚作假、贪图小利的奸商。 C、沈老汉的生意渐渐好起来主要是因为他为人诚实,价格公道。 D、“收废铁我晚上睡得着,收好铁新铁晚上睡不着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沈老汉担心好铁新铁是赃物,如果收购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3、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请根据故事发展的脉络补充完整下面的情节(每空仅限4字)。 ①智胜火强——② ——③ ——④案发被拘——⑤ 4、第⑺段两个加横线的“颤抖”分别表现了沈老汉怎样的心理? 5、沈老汉为什么举报自己?读完全文,你认为沈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
名著阅读 A |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
B |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保尔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保尔·柯察金是人们崇拜的英雄,而A段却用大量文字描写他的精神危机,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2.阅读选文,阐述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3.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从保尔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验。 |
阅读下面《丰收的秘密》一文,完成1—5题。 |
丰收的秘密 张建伟 |
那年我第一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未过,奖学金也与我失之交臂。我觉得自己的天空一片灰暗。回到家,我始终没摆脱这种情绪的折磨,整日闷闷不乐。父亲知道后说,如果只抬头盯住自己头顶的那一小块四方的天空,那么天空有点儿乌云,你的世界就暗淡了。 接着,父亲和我谈起了小时候种玉米的事。 那时,村里绝大部分人都很穷,种的庄稼都食不果腹,只有咱家尚可温饱,还经常接济邻居。为啥?因为那时候种的玉米种子不像现在的种子都是高产种子,大都质量不好,就那还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呢。一般每家一亩地只留10斤,而咱家都是留20至25斤。人家一个坑里丢一粒玉米,咱家一个坑放两三粒。人家的庄稼稀稀疏疏有的还发育不良,而咱家的就算有一粒种子没发芽或发了芽没结果,但还有很多种子长势很好,因而咱家的产量最高。 稍稍一顿,父亲又道:“记住,这就是丰收的第一个秘密。” 从那以后,我学英语,参加演讲、运动会、歌咏比赛,虽然还会经常遭遇失败,但是总有一颗“种子”结果,我变得坦然多了。对了,我还写稿。当然了,最初的杳无音信让我也有些沮丧,渐渐的,我开始收到通过初审、二审的信。最让我高兴的是,我投出去石沉大海的稿件被采用了,在某天突然收到样刊,生活一下子充满了梦想与惊喜。大学四年,我过得充实而忙碌,收获也颇丰,证书十几个,稿费单好几十张。后来我又考研了,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这边分数还没下来,我已经开始找工作了。几个大报社都想要我,这时我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也下来了。鱼和熊掌,舍谁取谁? 我又一次询问父亲。 父亲说,等到玉米长到齐胸高的时候,就要把每个坑里生长两三棵的玉米,挑一棵最好的留下,其余的统统拔去,以使那个长势最好的获得充足的营养。至于哪棵长得最好,得好好问问自己,这毕竟是自己的庄稼。 这就是丰收的第二个秘密。 后来,我还是去了北京,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经常写作,短短三年,便发表了百余篇文章。毕业后,我又回到了母校,28岁已经是讲师了。我的专业是经济地理,却经常去文学院教写作课。 我现在常给学生们讲这个故事。我不断重复着这样两句话:“多多播种梦想吧,那样在一些梦想破灭后,我们才能依然从容淡定,笑对人生;也要学会删除梦想的枝叶,那样我们才能专注,才能活得精彩!” |
(摘自《青年文摘》红版 2006年7月 有删改) |
1.父亲种玉米获得丰收的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如果只抬头盯住自己头顶的那一小块四方的天空,那么天空有点儿乌云,你的世界就暗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当初英语四级考试未过,整天闷闷不乐,后来也经常遭遇失败,却为何变得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学的是经济地理,为什么能经常去文学院教写作课呢?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小小说,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
儿子眼中的父亲(晓宁译) |
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十四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二十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百万富翁了……” 四十五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六十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人物话语,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 ] |
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A、黛玉认为作诗要注意平仄相对,虚实相应。黛玉虽然觉得作诗不难,也强调作诗一定要严格学习诗的格调规矩才行。 B、香菱笑话黛玉不会作诗不谦虚。黛玉作诗的方法都自相矛盾。 C、香菱能勤于动脑,能读书生疑,所以比黛玉作诗的悟性要高些。 D、黛玉帮香菱指点作诗的奥妙,得到香菱的认可。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