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个活动。(7分 )今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改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个活动。(7分 )今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改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个活动。(7分 )

今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改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如右图)、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杜甫很忙”这句话很快走红。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
小题1:对这种以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请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个字以内。(4分)
(知识范围:综合;能力层级:评价; 难度 0.70)
小题2:仿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示例:在鲁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谋士——曹刿。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略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这两个角度来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示例一:戏说历史人物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我国是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杜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因此,不应该丑化杜甫形象。示例二:娱乐要注意分寸。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不能用戏谑的方式去对待。所以,对历史人物要有基本的尊重。示例三:涂鸦并无恶意。在课本上涂鸦是不少学生的共同爱好,它可以缓解学习中的压力。所以,不必对此过度关注。示例四:戏说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杜甫的纪念活动。今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在“杜甫很忙”的影响下,有关杜甫的纪念活动也趁势展开。手段另类,但有一定效果。
点评:解答此题,只要围绕材料的内容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在仿写的时候,只要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即可。示例一: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促三足鼎立;他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他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示例二: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永恒的主题,她的诗像涓涓细流,清新晶莹,情韵绵长。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
点评:仿写时在注意例句的格式的同时,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等。
举一反三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⑴叶,是文人墨客笔下一个永恒的话题。千姿百态的叶,引起了他们无限的联想。“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借随波而去的叶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借黄叶渲染悲怆的氛围,表达久客思归之情。你由叶的什么特点引发了什么联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2013年,一个热词口耳相传:光盘。这不是电影碟片,而是吃得光光的盘子。某校开展“光盘行动进校园”活动,请你参与。
①为这次“光盘活动进校园”写一则公益广告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你是学校“光盘行动”志愿者,在食堂遇到了一位将许多剩饭菜倒入泔水桶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响应“光盘行动”呢?(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节庆时节,聚会增多,请人吃饭一定要多点菜,不然觉得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得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被浪费。
材料二:5月5日中午12点,记者来到海南某大学学生餐厅,楼餐具回收处对30名学生的用餐情况做了统计:9名学生只吃了少量饭菜,基本上是整盘倒掉;14名学生剩余三分之一的饭菜;仅有7名学生完全“盘儿光”。据统计,目前海口市共有高校12家,保守估计这些高校一天浪费的饭菜就有近万斤左右。
材料三: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什么社会现实?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5分)
2013年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台州市某初中举行了“让经典文化滋润心灵”校园文化创建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悠悠书香沁满园(1分)
为营造浓厚书香氛围,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开展宣传标语征集活动,拟在各个公共场所张贴。请参照实例,选择下面一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宣传标语。
实例:图书馆——品味经典,沐浴书香。
教室:                           
宣传橱窗:                         
【活动二】深深感动品人物(2分)
班级展开对《名人传》的赏读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摘录的语句,进行阅读赏析。
“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无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后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
“他”是          (人名),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          
                                       的一生。                                     
【活动三】款款而谈议经典(2分)
校学生会在校园网上组织开展“如何看待课本中的经典作品”大讨论,下面是同学们的看法,请你也亮出自己的观点。 
1楼:一篇经典作品,有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入选课本的经典作品可以让我们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2楼:经典作品跟我们现在的距离太遥远,课本中有一些经典作品读起来很拗口,难以理解。这样的作品对我们还有什么教育意义呢?
3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4分)
诗与画是同胞兄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即是生活。具体来说,即他们都来自生活中的环境、感情等等,都有美的要求、有动人力量的要求等等。(1)        ,作出的诗或画,必然是无病***或枯燥乏味的。如果创作时没有美的要求,没有动人的力量,也必然使观者读者味同嚼蜡。(2)        ,也就是说不是画家都是诗人,诗人也不都是画家。但一首好诗和一幅好画,给人们的享受则是各有一定的分量,有不同而同的内核。
(1)
 
 
 
 
 
 
 
 
 
 
 
 
 
 
 
 
 
 
 
 
 
(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5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
选项
比例
票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
能耗
3.31%
118
小题1:根据上表,能得出什么结论?(3分)
答:                                                                               
小题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