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  2011年 5 月 19 日是第一个“中国旅游日”,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 走进自然,品读名山大川,领略风土人情。(1)观察“中国旅游日”标志,谈谈

综合实践。  2011年 5 月 19 日是第一个“中国旅游日”,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 走进自然,品读名山大川,领略风土人情。(1)观察“中国旅游日”标志,谈谈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综合实践。
  2011年 5 月 19 日是第一个“中国旅游日”,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 走进自然,品读名山大川,领略风土人情。
(1)观察“中国旅游日”标志,谈谈你对此标志的理解。(写出一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你熟悉的旅游景点拟一条宣传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旅游景点,你看到一个男青年正在乱写乱刻, 这时你走上前去,劝阻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旅”字的演变图示,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
你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探究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示例):“中国旅游日”标志主体部分由甲骨文“旅”字的变形和方形的印鉴外形组成,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     旅游发展“根”与“植”的关系。     
(2)答案(示例):世界自然遗产地——良山欢迎您!     
(3)答案(示例):大哥, 请你注意自己的形象, 别在美丽的风景地留下你的污点,好吗?
(4)示例:(你探究的问题:)中国古老而独特的象形文字。(你探究的方法:)查找有关字典,在网上查找资料。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举一反三
综合性学习考查。
  新闻一 今年 4月份以来,地处长江沿线的荆州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农田干裂,鱼塘缺水。截至 5月30日荆州八个县市区受旱面积已达 52 912万亩,旱情已导致洪湖水面缩小了
108 平方公里,曾经是荷花的海洋,现在湖底可以行车走人。
  新闻二 2010 年7月8日至21日,荆州普降大到暴雨,长江水位高涨。连续暴雨导致全市188.64 万人受灾,因灾死亡 7 人,受灾面积 28.09 万公顷,倒塌房屋 8 929 间,损坏房屋 19 478 间。专家认为,围垦占用湿地,滥砍滥伐森林,堵塞淤积水系,是洪涝不断的主要原因。
  新闻三 据悉,目前长江荆江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钾和大肠菌群,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长江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率低下。目前,已加强对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河道疏浚工作,在科学治理、统筹规划上拿出了具体措施。
(1)阅读新闻一,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三则新闻事实,班上决定组织一个街头宣传活动,班长以对联的形式撰写了一条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有时涝有时旱须长远打算, ,要统筹规划。
(3)如果你是这个街头宣传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准备一段 60字左右的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探究性学习。
  风筝(亦称“鸢”),浸染古典诗意,装扮现代天空。为筹办新一届厦门国际风筝节,主办单位拟组织“鹭岛竟飞鸢”宣传活动,同学们准备以志愿者身份积极参与…… 
(1)拟写“鸢节欢迎辞”。
  刘悦负责拟写“鸢节欢迎辞”。为凸显放风筝的魅力,他特地找来几则参考材料:
  材料一    古代诗文对放风筝的快乐情景多有描述,如宋代《武林旧事》记载“清明时节,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又如清代高鼎《村居》描绘“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材料二    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圈》、《百子图》都有放风筝的生动画面。现代画家李可染也有一幅名画《牛背放风筝》(见右图),寄寓平步青云之意,表达美好祝愿。
材料三    扶摇直上,小小的希望能悬得多高呢/细细一线,却想与整座天空拔河/上去,再上去,都快看不见了/沿着河堤,我开始拉着天空奔跑。(铁名《风筝》)
  材料四    放风筝时,手牵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来。俯瞰尘寰,怡然自得。(梁实秋《放风筝》)根据上面材料和你的生活感悟,
  探究一下:放风筝时,除了风筝,还放飞了什么?请将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
帮刘悦把“鸢节欢迎辞”拟写完整:
来吧,来吧,相约鹭岛鸢,相约在金色的阳光下,相约在温暖的情谊里。
来吧,来吧,放飞五彩的风筝,放飞_____________,放飞_____________
心相约,心相约,相约鹭岛鸢节,不论咫尺天涯。(2)为“鹭岛鸢联”配画。
  擅长书法的林枫手书了一副鹭岛鸢联。班长提议,为这副对联配上图画,使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请你展开想象,将对联所体现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风凰花开映鹭岛,风筝竞飞绘蓝天。
  【注】凤凰,此指凤凰木,系厦门市市树。树冠宽广,叶呈羽片状,花大红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宣传“鹭岛鸢节”特色。
  主办单位印了数百份风筝节活动安排表,要求志愿者分发时结合安排表的内容向游客简介鸢节特色。请细读下表,简要说明新一届风筝节将体现哪些特色。(至少说明三点)
            厦门国际风筝节活动安排表时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民俗节日探究。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1)了解民俗节日。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民俗活动   饮食文化
春节   赏月  吃月饼
端午   舞狮  包粽子
清明   赛龙舟  吃润饼
中秋   踏青  吃团圆饭
(2)品评民俗节日。
请结合(1)(3)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诗句内涵。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长怀千古羞。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链接。
  材料一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    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1)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 (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