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刘某,2002年毕业于北京市某学院。2010年,学校在印刷招生信息时,使用了他的学位证书复印件,隐去了照片。下列对学院行为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25岁的刘某,2002年毕业于北京市某学院。2010年,学校在印刷招生信息时,使用了他的学位证书复印件,隐去了照片。下列对学院行为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25岁的刘某,2002年毕业于北京市某学院。2010年,学校在印刷招生信息时,使用了他的学位证书复印件,隐去了照片。下列对学院行为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使用照片,所以不构成侵权
B.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该生获此荣誉的褒义宣传,况且学校将其照片隐去,保护了学生的肖像权
C.校方未经当事人同意,就是侵犯了刘某的姓名权
D.学校没有盗用、冒用和干涉使用学生的姓名,学校也没有给学生造成什么损害后果,所以不构成对姓名权的侵犯
答案
C
举一反三
中学生刘明喜好文学,在向文学刊物投稿时,常以“墨含”署名。他这样做[     ]
A.是在合法行使自己的姓名权                
B.是欺骗读者的不诚实行为
C.是冒用他人姓名的违法行为                
D.是法律所不允许的非法行为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针对冒用他人姓名上学、侵害他人受教育权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01年7月作出了批复:以侵害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公民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受教育基本权利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据这个司法解释,考上中专后被人冒名顶替的山东姑娘齐玉苓赢了官司。这表明 [     ]
①公民的姓名权受法律保护  
②公民享有的姓名权,不容他人侵犯  
③当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④违反宪法的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请运用有关法律知识,谈谈你对下面漫画反映出的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男青年李某,女青年丁某,一次偶然机会相识成为朋友,数月后,丁某感到李某生活懒散、上进心不强,便提出分手。李某怀恨在心,2010年10月,李某以小字报的方式,捏造丁某有严重的生活作风等问题,并在丁某的单位及住处多次张贴。 李某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学校准备举办元旦文艺晚会,决定在八年级(1 )班选拔一名主持人,李非和张勇都想成为晚会的主持人。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李非在班上捏造事实说张勇在校外敲诈勒索小学生。张勇因此而落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