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9月16日以来,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锋面雨),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形成新一轮大洪水。而每一次洪水都导致武汉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9月16日以来,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锋面雨),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形成新一轮大洪水。而每一次洪水都导致武汉发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9月16日以来,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锋面雨),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形成新一轮大洪水。而每一次洪水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该次强降雨降水量图。

小题1:受此次强降水的影响,汉江的水文特征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
小题2: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小题3:填表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区域特征。
 
气候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甲地区
 
旱地
 
土地盐碱化等
乙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小题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答案

小题1:流速变快 水位升高 径流量变大 含沙量增大
小题1:形成原因:降水量大且集中;热岛效应加剧城市极端气候;湖泊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地表硬化(面积大),下渗减少,排水不畅。
有利影响: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迅速汇集而产生的积水;有利于增加下渗形成地下水;有利于增加城市大气湿度;有利于促进水循环。
小题1:
 
气候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甲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小麦
 
乙地区
 
水田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
小题1: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气温偏低,易发生冻害。
解析
考查区域环境问题。
小题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是从河流的水位变化,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受到降水的影响水文升高,径流量变大,流速变快,含沙量增大。
小题1:城市内涝与自然和人为原因有关。可从降水量、水文变化、城市化等方面分析。
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能力,进而减少地表径流,促进水循环。
小题1:考查区域比较能力。
小题1:汉江平原位于东部季风区;地势低平,无高山阻挡,易受到冻害。
举一反三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小题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和补给的季节特征。
小题3:描述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近年来,绿洲面积不断缩小,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大,简述当地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人为原因。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研究思路:

信息材料:该地区景观及气候资料图(图10和图11)。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4分)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2分)
(3) 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考察时发现,该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根据材料,简述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高是______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选择填空)。
A.甲处受寒流影响,乙处受暖流影响
B.甲处于迎风坡,受暖湿气流影响大
C.乙处有莫桑比克暖流经过
D.甲处比乙处气压低、气温高
(2)丙地与丁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明显地向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受东北信风影响
B.地处山地迎风坡
C.受寒流和地形的影响
D.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 和“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描述左下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简析甲、乙、丙三地每日日照时数较长的形成原因。
(3)比较A、B两地年降水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码①代表_____________板块,数码②代表______________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板块名称)相挤压形成的。
(2)图中字母A处与B处相比,地震较频繁的是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字母C处与D处相比,岩石年龄较轻的是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日本多火山喷发的成因:________。
(5)最能反映南美洲西部高大山脉形成原理的是应该是下面的________图。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