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4分)(2)依据

读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4分)(2)依据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读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4分)
(2)依据右边等高线图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同点。(至少2点,4分)
(3)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4分)
答案

(1)低山丘陵(2分);海拔大多在200-1000m之间,地势起伏明显。(2分)
(2)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山谷出口处;有河流流过;跨河分布。(4分)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以下为两组答案:(判断与理由各2分,共4分)
A:合理。理由:两条路线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或“海拔高度”)相近。
B:不合理。理由: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理由不写或写错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分析,图示地区海拔大多在200-1000m之间,地势起伏明显。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2)读图可以看到,甲乙两村都位于河流出山谷的谷口,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属于山麓冲积扇地形,村中有河流流过,桔子跨河两岸分布。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对此类题要求是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从丙点出发,两条路线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或“海拔高度”)相近。据此认为合理也可以。
都从丙点出发,读图可以看到,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由此也可以认为不合理。
举一反三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A为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地形类型)(2分)
(2)图中a、b、c中,哪一条支流的位置画错了?(1分)
(3)疗养院位于___________(南北)坡。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理论上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____________℃以下。(2分)
(4)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2分)
(5)甲乙两村哪处更容易形成城市____________,分析其优势自然地理条件。(3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图1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单位:米),图2为该地区多年平均的气候要素资料。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区域内海拔最高点与该区域内河流上游最高处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A.50米B.150米C.250米D.350米
小题2:该地区拟建两个火情嘹望台,通过它们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a、b、c、d、e五点中最适合的两个地点是
A.a和bB.a和cC.b和dD.e和a
小题3: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地中海沿岸B.巴西高原C.东北平原D.江南丘陵
小题4:从可持续发展考虑,区域内高于200米的地方最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种植水稻B.种植小麦C.种植柑橘D.营造水土保持林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OO米,粗实线为河流,甲为一洼地,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河流的流向是(  )
A.从东向西B.从西向东
C.从西北向东南D.从东南向西北
小题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有可能是(  )
A.180米B.280米C.380米D.480米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河在图示区域河段的流向为
A.东北流向西南B.西南流向东北C.西北流向东南D.东南流向西北
小题2:河谷M地气候炎热少雨,其原因是
A.处于背风坡,“焚风”作用显著B.海拔较低,空气受热上升为主
C.谷地地形,水汽难以集中D.植被遭破坏,使蒸腾作用减弱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东南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368 mB.488 mC.678 mD.708 m
小题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河有瀑布分布B.①~②段大致自西南流向东北
C.②~③段流速最快D.③~④段流量最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