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C点的温度是________,D点的海拔是________,C、D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C、D两地的温

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C点的温度是________,D点的海拔是________,C、D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C、D两地的温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C点的温度是________,D点的海拔是________,C、D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C、D两地的温差是________。
小题2:A、B间的水平距离约是________千米,如果在它们之间修一条索道,其长度比水平距离________(长或短)。
小题3:若站在C点,能否直接看到D点?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图示范围内是否可能有永久性冰川?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假设B点南侧1500m等高线与300 m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是1.2km,则该山坡的坡度约是________,是否适合修筑梯田?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6.6℃  900m  300m  1.8℃
小题1:5 长
小题1:否  C、D连线通过一道山脊,阻挡了视线
小题1:否 根据推算,最高点B的气温在0℃以上
小题1:45° 否 坡度大,陡坡上修筑梯田,投资大,收益少,且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滑坡等自然灾害
解析
解答本题要从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坡度与土地利用、水平距离与直线距离的差别来思考。
小题1:300m等高线和12.0℃等温线重合,即海拔300m的温度为12℃,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即可算出结果;
小题1: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结果;
小题1: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可知,C、D连线通过一道山脊,阻挡了视线;
小题1:本题要从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两条等高线间的等高距为1200m,水平距离为1.2千米,根据三角函数可以算出结果。
举一反三
该图为华北平原2012年2月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值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21~22题。

小题1:关于华北平原地下水埋深的特点
A.沿海浅,内地深
B.有河浅,无河深
C.农村浅,城市深
D.南部浅,北部深
小题2:关于唐山附近地下水埋深特点的成因,理解正确的是
A.离海近,海水倒灌,导致埋深较浅
B.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C.地势高,导致埋深较深
D.无河流水补给,使埋深较深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13分)该图为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C),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              ,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推导:冬季乙丙两地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4分)
(3)试分析丁地等温线弯曲的原因。(2分)
(4)叙述图示大河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咸潮的季节及其原因。(3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1月等温线图,(共10分)

(1)该地位于我国                 地区 原因是                        
(2)若M、N两地气温受地形影响则。
N处地形为                 原因是                        
(3)8℃等温线分布特点为          形成原因是                    
(4)4℃等温线在E处分布特点为          形成原因是                    
(5)该地区此时气温分布规律为                         ,影响因素是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该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简述理由。(3分)
(3)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山林火灾,最好采用什么技术?(2分)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2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海洋地理】读千岛群岛部分岛屿示意图(图18),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甲、乙两地海底地形名称。甲          ,乙                 。(2分)
(2)乙地区海域经常“大雾漫漫”,其主要原因是                                 。(2分)
(3)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火山喷发而形成
C.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
D.位于亚欧板块
(4)甲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分析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其对策                          
                                                                                                
                                                                              。(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