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5日,莫斯科时间(东四区区时)12时30分,俄罗斯发生天体坠落事件,产生大量碎片,陨星形成了 “陨石雨”。据此,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天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2013年2月15日,莫斯科时间(东四区区时)12时30分,俄罗斯发生天体坠落事件,产生大量碎片,陨星形成了 “陨石雨”。据此,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天体坠落现象常发生,但陨星落入陆地居民区的情况不多。你认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 A.大气层厚度 | B.聚落分布 | C.大气环流状况 | D.海陆分布 | 小题2:下列有关俄罗斯“陨石雨”发生时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国际标准时间为10时30分 | B.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长 |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 D.地球绕日公转速度一年中最大 |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图中有下落过程中在大气上界以下和大气层发生的摩擦出现燃烧爆炸,致使陨星碎片变小,到达地面的时候散落到地球上。而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29%,而海洋面积却占71%,故陆地面积少。就是陆地上人类聚居区相对集中,且较少。所以天体坠落现象常有发生,但陨星落入陆地居民区的情况不多。 小题2:莫斯科时间(东四区区时)12时30分,俄罗斯发生“陨石雨”现象,此时国际标准时间(0º经线所在的零时区又称世界时)为8时30分。2013年2月15日,北半球为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此时地球绕日公转已越过近日点一个半月,故此时地球绕日公转速度并非一年中最大值。 |
举一反三
下图为某时段甲地昼长和乙地夜长变化统计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不在同一南半球或北半球 | B.T日,甲地的昼长为12小时 | C.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一致 |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 |
|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日落时间变化的观察,发现该地一个月内有两次地方时18:30日落,该学校的纬度可能 |
设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为ΔH,则ΔH小于30°的地方位于A.南、北纬6.5°之间 | B.6.5°S—23.5°S和6.5°N—23.5°N | C.南、北纬30°之间 | D.17°S —23.5°S和17°N—23.5°N |
|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64°W,40°30′S)拍摄的景观图片(日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1日 | B.4月1日 | C.7月1日 | D.10月1日 | 小题2: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
读下图“古代早期长三角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沿江阴市位置作一古长江横剖面示意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小题2:古太湖的成因最可能是A.泥沙淤积、海浪顶托形成天然堤坝,围海成湖 | B.地壳断陷下沉形成构造盆地,贮水成湖 | C.冰川侵蚀形成低洼地,积水成湖 | D.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积水成湖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