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C.乙地的海拔高于丙地D.甲地气压

下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C.乙地的海拔高于丙地D.甲地气压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小题2: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D.三地风力侵蚀,均易形成风蚀蘑菇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由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不能判断甲地和乙地的植被覆盖率高低,乙地和丙地的海拔差异,故答案A、C不可选,沙尘在乙地最高,降落到丙地,说明乙地风速大于丙地,所以答案C错误,沙尘由甲地流向乙地,说明风由甲地吹向乙地,所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故答案选D。
小题2:甲地为沙尘起源地,推测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应该是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戈壁,而流水侵蚀较弱,不易形成沟谷,故答案A错误,乙地风力搬运,但不是风沙起源地,不易形成戈壁,故答案B错误,丙地沙尘沉积,为风力沉积区,易形成沙丘,故答案D错误,答案应选C。
举一反三
下图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这种“前赴后继”的力量来自于
A.海浪侵蚀B.流水堆积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36分)读新疆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在我国境内的流向。(6分)
吐鲁番盆地最低海拔-154.3米,1975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达49.6℃,被称为我国的“热极”。
(2)分析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热极”的原因。(6分)
图(a)是乙地典型的地貌景观,其岩石有明显的层状结构。
(3)说明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6分)
(4)评价图中所示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10分)
《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于2012年11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该经济带东起哈密,西至伊宁,通过与中亚和欧盟的合作,建立外向型加工基地。近年来,番茄制品、石化产品、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5)简述天山北坡经济带建立外向型加工基地的社会经济优势。(8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桂林和张家口两地的梯田景观。关于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甲广西桂林的龙脊梯田       乙 河北张家口的塞北梯田
A.两地梯田景观反映出两地自然环境相同
B.两地梯田土地生产能力相同
C.甲地梯田种植水稻需要引水灌溉
D.两地修建水平梯田都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欧洲第四纪冰川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欧洲大陆西侧第四纪冰川冰盖距陆地距离南北差异关联度最大的是
A.纬度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小题2:第四纪冰期时,A地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B.冰川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地质作用
C.侵蚀作用、外力搬运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