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据此完成题:小题1: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地区: A.制造业高度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据此完成题: 小题1: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地区: A.制造业高度发达 | B.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 C.大量征兵抗战 | D.畜牧业水平高 | 小题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图中的:
小题3:自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返乡回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东北地区环境恶化 | B.交通通讯的发展 |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东北土地开发导致地力下降 |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地区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小题2:根据材料与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当年闯关东的主要是以男性的青壮年为主,结果必然导致关东地区的青壮年男性的比重偏大,故选A。 小题3:自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返乡回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故选C。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闯关东、开垦北大荒,及“雁南飞”的历史背景,试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还要了解不同地域的地域文化,掌握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人口年龄结构、加强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所产生的影响。 |
举一反三
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美国人口已超过3亿。国际社会不仅关注美国人口的增长,还关注着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曾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材料二:“美国人口数量及部分消费品总量占世界比重图”
(1)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由_ 所致,形成该方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分)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 、科技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4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达13、397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材料三:下表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 自然增长率
| 总增长率
| 北京市
| -0.015
| 5.292
| 河南省
| 0.564
| 0.562
|
(1)据材料一中信息判断,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1分) ①人口总量庞大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③0~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2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表和图说出: ①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 。(2分) ②人口迁移对北京地理环境有何影响?(4分) |
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回答题:
小题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小题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小题3:表中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A.地区政策 | B.晚婚习俗 | C.优美的环境 | D.文化观念 |
|
下图反映的是某国近些年来的人口数量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题。
小题1:图示期间,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劳动力缺乏 | B.人口增长快 | C.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 | D.1996年的城市人口比重比2006年的高 | 小题2:图示期间,关于该国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增长率超过总人口增长率 | B.预计2012年城市人口数量将达6 000万 | C.最近几年,城市人口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 D.城乡人口比重合理,维持现状是当前该国的主要目标 |
|
下图是芬兰1785~1976年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示意图,图中A是1785-1790年数据,B是1825~1830年数据,C是1910~1915年数据,D是1970~1976年数据,请回答题。
小题1:根据A、B、C、D各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特征判断应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是( ) A.A B.B C.C D.D 小题2:影响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根本的因素是( )A.社会福利 | B.国家政策 | C.生产力水平 | D.自然环境 | 小题3:示意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后,出生率也在不断下降的原因( ) A.自然环境的影响 | B.社会经济的影响 | C.国家政策的影响 | D.交通的影响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