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新华网 中国市长协会30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迁移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

2011年5月31日新华网 中国市长协会30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迁移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1年5月31日新华网 中国市长协会30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迁移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1:
(1)结合材料1图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3)概述材料2中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8分)
(4)综上所述,影响人口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2分)
答案

(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原因: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合理即可)
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向国外转移最少。
原因:乡镇内部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合理即可)。(6分)
(2)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4分)
(3)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
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8分)
(4)经济因素(2分)
解析

(1)从材料一的劳动力转移的产业结构图可知,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主要是经济效益因素。从劳动力的空间转移流向分析,乡镇内部转移最多,转移成本最低。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化水平提升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从就业、环境、住房等方面分析。
(3)根据图1可知,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其意义从社会、家庭、婚姻方面分析。图2 可知,从人口增长规模和增长速度二方面分析。其意义从市中心的压力、郊区城市化方面分析。
(4)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举一反三
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京津唐,沪宁杭和珠三角。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是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1955年,新疆招收广东等地知识青年0.38万人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1947年印巴分治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4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图中迁移增长率大于零代表人口迁入,小于零代表人口迁出。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乙城市圈人口增长特点最符合“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高迁移增长”  的是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小题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进程。关于三个城市圈90年代城市发展的推断正确的是
A.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B.乙城市圈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