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材料一:见下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根据我国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9分) 材料一:见下表 单位:万人
材料二: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的百分比图。
(1)将广东省、上海市、湖北省、青海省1990年一2000年人口增长幅度由高到低排序?(2分)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全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均衡,自1990年以来, 和 人口增长较快。试分析这些地区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3分) (3)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 型,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2分) (4)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2分) |
答案
(1)广东、上海、青海、湖北(2分) (2)东部地区(1分)城市(1分)东部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外来人口迁入。(1分) (3)现代(1分)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分) (4)从农村到城市(1分)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1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政府经济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协调发展。读“某国政府经济管理示意图”,回答第11题。
根据图示,最符合a空的内容是 ( )A.控制人口总数,提高人口素质 | B.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C.全面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 | D.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
(6分)读图13“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概述图中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在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1)从2005年外来人口规模看: (2)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 (3)产生的积极意义: |
图4为“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据图回答9-11题。
小题1:图中人口负担最轻的省区是小题2: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的差异造成的 | B.大城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 | C.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 D.城乡差别大造成的 | 小题3:从图示信息分析,下列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加快经济发展,调控人口承载能力 | B.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 C.组织大规模的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D.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
|
读“2001-2007各年度江苏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 | B.自然增长率上升 | C.人口政策松动 | 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 | 小题2:受人口增长周期的影响,2008年至2013年是江苏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要稳定当前低生育水平,必须 ( )A.限制外省人口流入 | B.提倡晚婚晚育 | C.鼓励人口外迁 | D.实行差异性人口政策 |
|
甲图为北京制造业、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乙图为1996年、2001年北京市制造业人口密度与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比值(R值)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北京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①人口密集 ②交通通达度 ③制造业分布 ④城市化水平小题2:读乙图,1996年、2001年北京市R值变化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A.R值变小,反映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 B.R值的极大值离市中心变远,说明北京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北京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 C.R值变大,说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 D.大约离市中心30千米的地方,R值最大,说明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密度都达到最大 | 值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