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海南岛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8分)崖城是海南大型冬季蔬菜产地之一、距三亚市区45千米,地处宁远河出海

(2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海南岛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8分)崖城是海南大型冬季蔬菜产地之一、距三亚市区45千米,地处宁远河出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海南岛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8分)
崖城是海南大型冬季蔬菜产地之一、距三亚市区45千米,地处宁远河出海口的冲积平原上,是三亚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农业大镇。
(2)分析崖城蔬菜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12分)
海南是全国重要的冬季蔬菜北运基地。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海南运进北京的蔬菜达72万吨
(3)从资源调配的角度,说明“南蔬北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分)
答案

(1)分布特点:高速公路呈环状,公路呈网状;北部公路线较密集,中南部较稀疏。(4分)
主要自然原因:受岛屿形状限制;地形中南部高,北部低。(2分)
(2)自然条件:地处低纬,光热充足;位于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4分)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临近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和海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支持)。(4分)
(3)对输入区(北京):解决蔬菜品种少、供应不足的问题,满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2分) 对输出区(海南):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交通线分布特点时,重点指出空间位置、疏密和组合形状等。所以答案应为①北部稠密,中南部稀疏;②高速公路呈环状环岛分布,公路交织成网状分布。
交通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海南岛地形中南高、北部低对于交通线的分布影响较大。
(2)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自然条件主要指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热、水、土等方面;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劳动力、交通、市场、农业科技和政策等方面。
(3)南蔬北运等资源调配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对调入地和调出地产生的有利影响。对调入地主要是解决了蔬菜的供应不足问题,满足生活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对调出地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举一反三
下图为“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气候    D.地形
小题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
小题3: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由遥感提供的信息处理后绘成的我国东部某地地图,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图上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东部地形可能是___________,西部地形可能是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4分)
(2)根据图中信息简要评价本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                 ____。(6分)
(3)图中A地农业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小题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农业景观,此景观在下列哪一省区中常见:
A.内蒙古B.广西C.新疆D.吉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入冬以来,蔬菜价格上涨引起社会关注。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完成下题。

小题1:为了保障城市蔬菜供应,该地设想建立城市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土质疏松,土壤肥沃B.光、热、水资源丰富
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D.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小题2:随着国家“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转移的原因最可能是E地
A.水资源日益缺乏B.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C.土地价格上涨D.政府政策发生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