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A.通风、地形、水源、土壤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以下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A.通风、地形、水源、土壤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以下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答案
解析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通风、地形、水源、土壤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类对农业区位条件的改造。图1玻璃温室改造气温条件;图2是可看出是梯田,改造地形条件;图三新疆坎儿井为了减少蒸发,修建地下水利工程,改造干旱地区的水源条件,以满足农业用水需要;图4改造土壤条件,华北平原蒸发大,地平,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漫灌方式,使得土壤盐分过高,而机井有利于控制土壤中盐分的运动。故选D。
下图中图A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图B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
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         的原则(6分)
(2)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要是                  。(2分)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B,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结构该做如何调整?
            ,理由是                  。  ( 6分)
(4)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6分)
(60分)材料一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他的旅游经验:最好的时间是每年的7、8月;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是携带的必备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羽绒服和防水服;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建议的地理背景。(12分)
(2)图中B是该区域青稞、小麦、豌豆产区且产品的蛋白质含量高,请分析B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小题1: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小题2: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A.建设用地增加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D.未利用地增加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甲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6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蔬菜水果,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
小题2: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下适合其“都市农业”发展的有(  )
A.观光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房地产业D.水果种植业
小题3:若图甲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蔬菜水果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乙为该县“十一五”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是(  )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 月气温(℃)
9.3
4.7
7 月气温(℃)
17.1
25.7
(1)依据图中信息,推测美国棉花带分布区的气候特征(2 分)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 分)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