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表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乙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则箭头

图11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表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乙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则箭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11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表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乙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则箭头①表示信息、产品
B.若甲表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乙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则箭头②表示资源、能源
C.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劳动力
D.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资金、技术
小题2: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①综台性 ②整体性  ③差异性   ④开放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联系。
小题1:注意改革开放初期,甲主要为乙提供劳动力和市场;而乙为甲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故C项正确。
小题1:图示反映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且区域之间通过交通运输、商贸活动等具有开放性。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 以上 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 以上 ,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中左图是我国部分省区年龄≥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
材料二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下图中右图表示“泛珠三角”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人口流向示意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有(除辽、豫外):                   。试分析这些省区老龄化产生的共同原因。
(2)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___(变大/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图,表中内容是该地的部分气候资料。读图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该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为___________;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6分)
(2)分析图中河流M的水文特征。(4分)
(3)①②③三河段中,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______段,试从自然方面分析其成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江苏省苏州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开发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下图23中左图是我国北方苹果优势产区分布图;右图是A地某村优质苹果分布示意图。(16分)

(1)A地区冬季降雪频繁,素有“雪窝子”之称。试从地理位置和地形方面分析A地区冬季多雪的原因。(4分)
(2)A、B两省都是我国苹果生产大省,由于自然条件差异,B地苹果在外表色泽上呈全红,而A地苹果呈片红外表,但A地苹果较高的含水量,赋予了其口感上的清脆感。比较A、B两地苹果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8分)

(3)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24中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左)和平面排列示意图(右)。读图分析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世界某区域和某城市地域形态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乙图是城市①的地域形态,如果在其周围相应位置建设以下工厂,哪些是不合理的
A 软件开发公司      B 水泥厂            C 机械厂            D 印染厂
(2)②地区是所在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结合甲图,联系当地地理特征,说说此工业区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保持其重要地位?                               
(3)③处为所在国新兴工业城市(人口600多万),它与美国“硅谷”相比,主要有何优势和劣势?优势:                                         
劣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