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C.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C.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秦岭-淮河以北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A错。秦岭-淮河是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B错。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错。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对。
举一反三
下图是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B.水稻C.棉花D.青稞
小题2: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存在差异的原因。(8分)

(2)从自然因素角度考虑,乙图中B地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6分)
(3)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与地理有关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小题2: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葡萄、油菜       ⑤有全国四大工业基地
A.①②③B.④⑤C.①③④D.②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点
经纬度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102°E、25°N
7.7
19.8
1000

113°E、31°N
4
29
1200
小题1:甲、乙两地所在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青藏高原D.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
小题2: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类型不同B.气候类型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D.纬度位置不同
小题3:甲所在省
A.是我国重要的油菜产区B.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C.有京广铁路纵贯南北D.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小题2: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其原因是
A.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小B.甲地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大
C.甲地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多D.甲地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