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题。小题1:图中②地形区为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小题2: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

图为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题。小题1:图中②地形区为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小题2: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图为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题。

小题1:图中②地形区为
A.华北平原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小题2: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小题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C.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小题4: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直接根据图示的地形剖面图,秦岭为主要参照物,则图示①位于秦岭以北是黄土高原,②位于秦巴山地以南为四川盆地;③位于四川盆地以南,是云贵高原。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③为云贵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我国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我国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云贵高原地表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广布,故D项正确。
小题3:秦岭淮河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B项错误;我国农耕区和畜牧业区的分界线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A错误;秦岭以北为渭河谷地,属于黄河水系,以南为汉水谷地,属于长江水系,C错误;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D项正确。
小题4:结合上题分析,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保护植被是缓解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措施,故C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秦岭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分布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局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我国的区域差异,注意比较分析。
举一反三
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表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有关图中这四条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线以南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②线以西全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④线以东和以南地区夏季仅受东南季风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表,回答题。
 
水资源
人口总数
耕地资源
东北
5.56%
8.76%
16.97%
 
 
 
 

46.44%
19.55%
14.44%

33.72%
38.64%
25.1%

6.14%
26.02%
31.9%

8.14%
7.03%
11.9%
 
小题1:表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小题2: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中国局部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                   ;属于地势中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         。(均填字母)
(2)山脉G西侧的地形单元为          。本区水土流失严重,请分析原因并简述其对本区及下游地区的危害。
(3)④在       省(简称)境内。
(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分析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三大自然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少雨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高温多雨D.东部季风区——多冰川地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读下列“中国政区图”,回答题。

小题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最主要的差异是(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高温多雨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降水较少
小题2:下列关于乙区域土地情况描述最为合理的是(  )
A.乙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大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小题3: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B.第三产业的比重小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陆地交通最为便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