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28~30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小题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一年四季常绿B.“金色中国”——高寒
C.“绿色中国”——一年两到三熟D.“银色中国”——伏旱
小题3:应该说,这位教授的分区还缺一部分,这一部分应命名为            
A.黑色中国B.白色中国C.红色中国D.蓝色中国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举一反三
读“黄河水系简图”,回答:(18分)

(1) 将图中的序号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填在下面空格:
邻海:⑨_________  支流名称:11_________ 12_________;
(2) 黄河入海水量的70%以上来自兰州以上的河段,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两个灌溉农业区要预防的主要土壤生态问题是_______,
(3) 黄河下游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 黄河中游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             
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黄河上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黄河中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黄河下游主要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里氏6.4级地震。2008的8月20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境内又发生里氏5.9级地震。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
(1)简述两地地震频发的原因。
(2)描述M省所在主要地形区突出的地貌特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1分)
 
(1)图中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                        高原, B属于               平原,C属于                  山地。
(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5年11月中旬,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致使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使下游的哈尔滨市遭遇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水污染危机。结合松花江水系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松花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请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描述松花江水系的水文特征。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划分了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三个地带DP,人均DP和人口比重(1999年)
地带
DP比重(%)
人口比重(%)
人均DP(元)
东部
58. 9
41.1
10089
中部
27.3
35.7
5407
西部
13.8
23.2
4217
   材料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1980
52.3
31.2
16.5
1985
52.9
31.1
16.0
1990
53.8
29.8
16.4
1995
58.3
27.6
14.1
1999
58.9
27.3
13.8
增减
+6.6
-3.9
-2.7
(1)材料1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                        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2)材料2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                       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3)从材料1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DP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      (大、小)一些;材料2说明我国各地带DP所占比重只有        在逐年增加,而      
        则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              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经济性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DP、DPB.经济发展水平、DP、人均DP
C.人均DP、经济发展水平、DPD.DP、人均DP、经济发展速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