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2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勐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C.未开垦的土地D.气候
小题2:未来我国家庭农场不断发展首先取决于
A.粮食总产量的稳步增长B.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
C.乡村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
小题3:下列地区最适宜发展以出口花卉、蔬菜等“时鲜业”为主的家庭农场的是.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D.三江平原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内的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这种家庭农场以不单纯依赖劳动者的体力劳动来完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家庭农场生产也实行了机械化经营,其生产目的不仅仅是自给自足,而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实现产品的商品化,其生产的土地往往是其他农户闲置的土地而非未开垦的贫瘠的土地,其主要区位因素也由过去的自然因素中的气候转为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因素。
小题2: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勐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我国家庭农场不断发展首先取决于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刺激农业种植大户规模化经营,保障家庭农场这一新兴事物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使农村许多家庭劳动力进城打工而闲置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小题3:以出口花卉、蔬菜等“时鲜业”为主的家庭农场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经营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蔬菜需求也不断扩大,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致花卉种植量明显增加。珠江三角洲由于改革开放早,对外开放程度高,加上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多侨乡,故珠江三角洲以出口花卉、蔬菜等“时鲜业”为主的家庭农场居多。
举一反三
读某河流域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80年
2010年
耕地
55%
40%
林地
20%
44%
草地
5%
7%
荒地
15%
2%
其他
5%
7%
小题1:与2010年相比,1980年时该河流R点以下河段水文特征是
A.水位较高B.含沙量较大
C.流速较快D.结冰期较长
小题2:规划在R点处修建水库大坝,碰到的最大困难是
A.人口密集,搬迁费用高B.淹没农田,耕地损失大
C.多地震活动,地质不稳定D.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华北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示意图

(1)根据材料分析唐代华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12分)
(2)如今干旱已成为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最大障碍之一。试指出该地区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季节,并简述成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

(1)地下水丰富成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条件。请分析该条件的成因。(8分)
(2)甲地区沼泽广布。简要叙述甲地沼泽的形成原因。(8分)
(3)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国土面积2/3为沙漠和山地,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明了滴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吐鲁番盆地高温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古代人民修建特殊的灌溉工程—坎儿井,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近年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坎儿井”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1)两地都是在沙漠上发展农业生产,但两地沙漠成因差异大,分别说明两地沙漠的形
成原因(4分)。
(2)分析两地发展农业共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介绍坎儿井的原理、水源来源、功能及作用(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广西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是(见下图)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的畦沟播种马铃薯及肥料,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广西马铃薯种植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种植马铃薯得益于其纬度低,热量、光照充足
B.夏季种植利于马铃薯生长,秋季收获
C.选地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土地
D.人口较多,有机肥充足
小题2:当地农民采用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优势是
A.增加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B.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
C.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
D.筑垄利于杂草生长,防止垄台水土流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