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2)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4分)
(3)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的区位优势有哪些?(3分)
(4)东北是我国最大林区,长期以来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采伐以皆伐为主等;合理开发建设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等。(3分)
答案

(1)山东人多地少,自然灾害多;(1分) 山东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超过黑龙江省。(1分)
(2)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1分)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1分)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1分)
不利: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困难。(1分)
(3)地处东部沿海,改革开放时间早;(1分)水陆交通便利;(1分)利于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1分)
(4)采育失调;(1分)坚持合理采伐 ;(1分)积极营造人工林(1分)
解析

试题解析:
(1)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合当时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进行分析,东北地区自古为地广人稀的地区,耕地资源丰富;而山东在古代为富庶之地,导致人口激增——出现“闯关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沿海的山东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超越黑龙江,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就会多。
(2)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不利影响,人口增加,管理难度加大;住房、教育、计划生育等问题突出;有利,提高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和交流;推动二三产业发展。对迁出地:不利:人才和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有利:文化交流;缓解土地压力等。关键从对城市化、资源、环境、土地等经济、社会、生态层面分析。
(3)分析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的区位优势从地理位置、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当地的发展水平分析。如位置优越,紧靠海洋,交通便利,同时近日本和韩国,对产业转入有位置上的优势;改革开放的国内背景;产业转移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农业和工业基础较好,企业协作性好等等。
举一反三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初期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侨乡 ③人才和农民劳工 ④科技 ⑤气候
A.①⑤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占全国(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国际上衡量工业化水平经常采用人均生产总值、非农增加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和城市化率四项指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①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②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到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作用开始减弱 
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松弛到紧密的发展过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小题2:我国的城市化特点是
A.1995年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变慢
B.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C.至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后期应该具有的均值
D.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中部的城市化率依次递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指以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核心,外加湘鄂赣三省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的若干城市形成的城市集群。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卡通画中,能较好反映湘鄂赣三省共同地理特色的是

小题2:城市首位度是某区域最大城市的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数之比值。城市首位度太大表明该区域城市结构失衡、过度集中。下列相对结构正常、集中适当的城市区域是
A.武汉城市群B.长株潭城市群
C.环鄱阳湖城市群D.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小题3:构建、完善并加快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体现在
A.有利于加快中部的整体崛起,缩小与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差距,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B.有利于开拓、培育内需市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C.有利于积极打造长江“黄金水道”,从而加强与珠三角、中原经济区等的区域合作
D.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及实施“长江中游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增产工程”,以保障生态和能源安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要求。(11分)
材料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5分,至少五点)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________千米。(3分)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D.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小题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发达B.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低廉,资源丰富
C.交通便利D.第三产业发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