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珠江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图4一13(1)近两年,该区域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

读珠江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图4一13(1)近两年,该区域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珠江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一13
(1)近两年,该区域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该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该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E.该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城市密集区,其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多选)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建立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城市绿化隔离带
C.大量移种山区古树绿化城市
D.鼓励兴建“花园式”工厂
E.改善交通体系,减缓交通拥挤状况
答案
(1)BCDE
(2)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紧张,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
(3)ABE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紧张,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外转移。生活成本高,外来务工人员薪酬不理想,导致民工缺乏。由于发展不够科学,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能源缺乏,珠江三角洲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花园式”工厂占地面积大,且不符合产业调整规律,移古树绿化城市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举一反三
读广东省工农业发展的有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糖蔗、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12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果、药材等。
材料二     广东省1998年一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表
 
增加值构成(%)
行业名称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39.4
40.1
41.1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2
4.6
6.65

(l)根据材料一分析,广东省种植业结构方面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城市分布最密集,发展最快的地区。分析该地区城市发展快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浙江省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一18
(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________,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
(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人低且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上业,请列举两个以上加工业部门____。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B.市场C.技术D.动力
(4)某时间段,该地茶叶遭遇了“绿色壁垒”,出口受阻。你认为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提示:从安全无公害方面分析)(至少答出两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调查研究:如何应对产业高成本
下面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一些材料,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江三角洲模式,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一篇博文《深圳,你将被谁抛弃》揭示了珠江三角洲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用地紧张、劳动力成本提高、内地优惠政策的召唤,使大量企业离开珠江三角洲,转而投奔其他地区。
材料二


图4一17
该研究性小组的课题研究思路为:

1.请帮助研究小组完成第①阶段任务。
2.分析材料二中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时,研究小组有意划分为两个阶段,请帮其划分并描述各阶段特征。
3.请写出③和④阶段的文字材料。(提示:③阶段是形成原因,④阶段是应对措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将为我省发展带来重大的历史机遇,对实现安徽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规划,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
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活动不同环节的附加值”示意图。

(1)设立示范区,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皖江城市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9分)
(2)产业区域转移对皖江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9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发展产品制造业会存在哪些问题?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7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图,完成12~14题。

小题1:80 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A.食品加工业B.电子制造业
C.服装制造业D.黑色金属冶炼业
小题2: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
A.技术因素B.自然资源因素C.劳动力因素D.市场因素
小题3: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A.北煤南运B.南水北调C.人口迁移D.西气东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