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示毒图”,完成3—4题。小题1:图示地区存在咸潮现象,其发生季节和主要原因是(   )A.春季寒潮导致海水倒灌进入河流B.秋季台风引起风暴潮使海水倒灌

读“某区域示毒图”,完成3—4题。小题1:图示地区存在咸潮现象,其发生季节和主要原因是(   )A.春季寒潮导致海水倒灌进入河流B.秋季台风引起风暴潮使海水倒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某区域示毒图”,完成3—4题。

小题1:图示地区存在咸潮现象,其发生季节和主要原因是(   )
A.春季寒潮导致海水倒灌进入河流
B.秋季台风引起风暴潮使海水倒灌进入河流
C.夏季人海径流量大,河口河水位高于海水位
D.冬季人海径流量小,河口海水位高于河水位
小题2:该河口附近海域3—5月容易发生的生态问题是(   )
A.台风B.寒潮C.赤潮D.咸潮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小题1: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图示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人海径流量小,河口海水位高于河水位。
小题2:珠江口附近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海水富营氧化,导致赤潮的发生。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举一反三
读图l0,回答24~25题。

小题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小题2:图示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森林破坏
C.土地荒漠化
D.地面沉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我国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48—50题。

小题1:甲类环境问题和丙类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小题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广东省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距冬季风源地远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优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小题3: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改进种植制度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我国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材料二:到1958年洞庭湖面积能变化示意图(图19,阴影部分为洞庭湖)。

(1)分析洞庭湖迅速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
(2)湖泊萎缩、消亡对环境的影响重大,根据所学知识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3)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要求的土地面积……而碳足迹是指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 生态赤字/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 该图为“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小题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支系统组成的。(4分)
小题2: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盈)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12分)
小题3:据图指出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种组分增长速度的措施。(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可显示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读图14,完成第29、30题。

小题1:下列四地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是          (   )
A.京津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小题2:图中              (   )
①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减排效率最高
②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
③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
④CO2减排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