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月1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至发消息时,至少造成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月1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至发消息时,至少造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4年月12月29日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零时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至发消息时,至少造成8万人死亡。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苏门答腊岛附近(东六区)海域发生地震时,当地时间为
A.26日2时9分B.25日22时9分
C.25日零时9分D.26日23时9分
小题2:当地震发生时,地球位于运行轨道的
A.近日点附近B.远日点附近C.春分点附近D.秋分点附近
小题3:下列属于地震灾害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B.沉损船只C.粮食作物D.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东六区比东八区晚两个小时,则苏门答腊岛附近(东六区)海域发生地震时,当地时间为12月26日零时9分-2小时=25日22时9分。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地球公转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地球距离近日点较近。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地震灾害的危害。桥梁、厂矿属于地震灾害受灾体。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举一反三
《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袭击了我国15个省(市、区),8个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甘肃)首当其冲,1.3亿亩耕地受灾,几占我国冬麦种植面积的一半。图12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13为“我国人均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华北地区易受旱灾袭击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河南、山西等地为抗旱保苗,大打机井抽取地下水。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某地地震示意图,回答5—7题。

小题1: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   )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小题2: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
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
小题3: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 
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
A.森林树种丰富B.单一的人工林太多
C.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差D.原始森林面积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回答6—7题:

小题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和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大气降水和降水量B.冰川融水和温度
C.地下水和温度D.大气降水和温度
小题2:该地区的沙尘暴“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来源于:
①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
②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③西伯利亚开垦农田风蚀土壤吹来的沙尘  
④黄土高原上吹来的黄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西南五省市遭遇严重旱灾。读右图,回答1~2题。

小题1:导致2010年西南五省市遭遇旱灾的原因。不包括       (   )
A.大气环流异常B.水循环减弱
C.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D.降水减少
小题2:旱灾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要从根本上      (   )
A.改变降水的时空分布B.加强人工增雨作业
C.加强水利工程建设D.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力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