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下图示意我国2013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下图示意我国2013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下图示意我国2013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该月高温酷暑对甲、乙两区造成的损失大小,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简述高温酷暑的主要危害。(4分)
答案

(1)乙区大于甲区。(2分)与甲区相比,乙区:高温酷暑影响范围较广、强度较大;(2分)人口、城市较密集,经济较发达,资产密度较大。(2分)
(2)①酷暑威胁人体健康;②热浪危害工农业生产;③高温带来城市能耗增多,供电紧张;④增加城市和森林火险威胁;⑤加剧光化学污染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共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高温酷暑造成的损失很明显乙区大于甲区。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示,其原因为:甲区高温酷暑范围更广、强度更大;甲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单位面积经济损失大。
(2)、主要危害应从:人体健康、供电紧张、森林火灾、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来分析即可。
举一反三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海南岛过去62年内台风发生频次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说明海南岛台风频次的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2)试评价台风对海南农业生产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
终霜冻是一种常见并且分布广泛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如果终霜冻显著推迟,就有可能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下图为山西省特晚终霜冻概率(%)空间分布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山西特晚终霜冻概率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推测主要影响因素。
(2)列举农业生产预防终霜冻的主要措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0分)
材料一  珠江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云南省发生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3月10日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8%,干旱区土壤处于严重缺墒状况。并已经演变为秋、冬、春、初夏连旱的局面。截至1月30日,云南全省作物受旱面积1755万亩,人、畜因旱饮水困难,城区供水困难,昆明、香格里拉等地近日连续发生山火
(1)据报道,2010年蔗糖、云南特产药材、普洱茶和深圳等地的花市价格上涨。试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4分)
(2)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对珠三角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2)说出为防范泥石流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两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分析图甲中①、②两区域灾害严重的共同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