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显示了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1)简要分析图中A地区酸雨严重的人为原因。(4分)(2)经研究B地区内瑞典、挪威等国的酸雨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右图显示了20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
(1)简要分析图中A地区酸雨严重的人为原 因。(4分) (2)经研究B地区内瑞典、挪威等国的酸雨与A地区相关。指出其主要的自然原因,并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
答案
(1)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4分) (2)受盛行西风的影响。(2分)酸化土壤、河湖,影响生物生长。(4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
材料一 72、S73。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四个监测点的编号分别为S11、S71、S72、S73 材料二 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
监测点
| 样本数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S11
| 724
| 0.162
| 0.010
| 0.062
| S71
| 724
| 0.162
| 0.006
| 0.057
| S72
| 725
| 0.178
| 0.012
| 0.061
| S73
| 725
| 0.220
| 0.011
| 0.074
| 材料三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临测点
| 林地
| 草地
| 建筑用地
| 裸地
| 水体
| 其他
| S11
| 38.6
| 14.13
| 12.33
| 11.25
| 23.69
| 2.24
| S71
| 47.7
| 11.81
| 9.33
| 5.43
| 25.73
| 4.03
| S72
| 51.8
| 10.65
| 9.86
| 7.75
| 19.94
| 3.55
| S73
| 31.7
| 24.83
| 16.95
| 12.37
| 14.15
| 1.93
| 材料四 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图(提示:东南风的风向角为135-165度)和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4分) (2)分析S11点的6~7月PM10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3分) (3)根据以上分析,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
2010年4月24日下午甘肃省民勤县发生大风沙尘暴天气,最大风速达8级,瞬间极大风速达10级,最小能见度0米。读民勤地区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问。
(1)请分析民勤地区沙尘暴强烈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2)为保护民勤绿洲,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分) |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图13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题。 (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4分)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8分) |
图2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 ____ 、 _______ 和 _________ 。(3分)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琉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2分) (3)我国北方二氧化琉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分) (4)酸雨的危害有 ________ 。(3分) |
读图“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回答:
小题1:上述情形给我们的启示是( )A.财富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 | B.财富和产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 |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生活质量的唯一保证 |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质量同步增长是生活高质量的保证 | 小题2:上述情形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出了示警,应走的道路或发展方式是( )A.高消耗、高速度、高产值 | B.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而牺牲环境质量 | C.经济增长与保护自然环境同步 | D.按“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