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我国一中学地理小组欲研究其面积的变化情况。以下为该小组查找的部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注:四水指流入洞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我国一中学地理小组欲研究其面积的变化情况。以下为该小组查找的部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注:四水指流入洞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我国一中学地理小组欲研究其面积的变化情况。以下为该小组查找的部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醴水四条水系
表2 洞庭湖面积和容积的演变

9.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资料,确定了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的几个原因,试为其找出最合理的
①泥沙淤积 ②气候变暖 ③南水北调 ④围湖造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该研究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为改变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重点在四水流域进行水土保持 ②在长江下游植树造林 ③疏浚河道和湖底泥沙 ④退耕还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9.D    10.B
解析
9. 解析:此题属于探究性问题,应该综合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其相关性原因。答案D
10.解析:对于洞庭湖面积减小和容积减少问题应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长江下游植树造林与中游之地洞庭湖面积减少没有关联,且四水流域的水田保持以外(长江中游地区),重点应该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答案B
举一反三
根据图9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去路遭太行山脉所阻,河水以巨力冲开三路——“人门”、“神门”和“鬼门”,此为三门峡。1957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三门峡水利工程在此修建。
材料二:“通过水土保持,兼上游支流再建拦沙大坝,到1967年来沙可以减少50%,而到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了50年之后的末期,来沙可减少100%。”(1954年《黄河三门浃水利枢纽设计技术任务书》节选)
材料三: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后一年半中,十五亿吨泥沙被拦截在三门峡到潼关的河道中,潼关河床淤高了4.5米。迫使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水位上升。

(1)在图中以“■”符号标注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位置。(3分)
(2)黄河的泥沙未如1954年《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设计技术任务书》预期的减少,自然原因是什么?(11分)
(3)陕西省部分专家提出意见,要求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废”掉三门峡水库,主要原因是什么?(11分)
(4)河南省部分专家反对水库低水位和汛期敞泄,要求合理利用三门峡水库,主要原因是什么?(1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三:广西示意图

(3)广西的地理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有利条件?(8分)
(4)贵广高速铁路在广西有境内哪些主要的地质、地貌障碍?(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两地区,地势低平,洼地和岗地、丘岭交错起伏。在低洼地挖土成塘,堆土成基(台田)是有效利用土地的好办法。读图回答6~7题。

6.根据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区是松嫩平原,地势低平
B.乙地区是太湖平原,光热充足
C.甲所在地区旱、涝碱、风沙危害严重
D.乙地区农业生产用水紧张
7.关于两地生产模式及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A.甲地模式能够保持水土,缓解春旱
B.乙地模式可以防治风沙和治理盐碱
C.都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D.都是立体农业的生产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6月25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小题1:据统计,2005年我国东部耕地减少面积约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那么,导致这一结果的前两位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3分)   
小题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小题3: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面对现实,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优质高效农业?(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2。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有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小题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