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作了如右图实验(容器中盛的海水,竖直插入海水和沙石中的仪器为温度表)。回答问题。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逆温现象B.温室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作了如右图实验(容器中盛的海水,竖直插入海水和沙石中的仪器为温度表)。回答问题。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逆温现象B.温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作了如右图实验(容器中盛的海水,竖直插入海水和沙石中的仪器为温度表)。回答问题。

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逆温现象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小题2: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图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3:关于上题图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原理反映地形使风速大大减小
B.②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时会造成大范围的降温
C.③图所示原理反映的是东亚冬季风的成因
D.④图山坡两侧海拔相同的地方背风侧气温更高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小题1:实验反映白天沙石升温较海水高;而晚上沙石降温较海水低;说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小题2:③表示海陆风,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原理。
小题3:A项①图反映空气的对流运动;与地形对风速的影响无关;错误;B项②图表示暖锋,错误;C项③图反映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亚夏季风的成因;错误。D项④图反映迎风坡多雨,而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故D项正确。
举一反三
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势,则a处与b处的气压(P)和气温(T)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a>Pb;Ta>Tb
B.Pa<Pb;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小题2:若该图表示北半球的热力环流形势,不考虑摩擦力,c、d之间的风向为
A.东风B.东北风
C.南风D.西南风
小题3:若该图表示地球表面三圈环流之一,则
A.该环流一定是北半球低纬环流
B.该环流一定是南半球低纬环流
C.环流一定使a地高温干燥
D.环流使b地气候全年多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为1月与7月北半球主要气压场分布叠加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气压场的分布规律是
A.1月份,甲、丁、戊三个高气压场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B.7月份,丁、戊两个高气压场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C.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乙气压场切断
D.甲、戊两个气压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出现
小题2:下列关于气压场对世界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高压的影响,气候一定炎热干燥
B.戊气压场东部大陆沿岸夏季炎热干燥,丁气压场西部大陆沿岸夏季炎热多雨
C.在乙气压场的影响下,其中心附近地区多对流雨
D.甲、乙两个气压场势力的此消彼长影响着我国主要雨带的位置
小题3:关于图示气压场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天气系统控制下近地面气流成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B.乙天气系统的形成是因为动力上升
C.丙天气系统夏季更强大
D.戊天气系统夏季更强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共10分)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每空1分)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每空1分)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每空1分)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每空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是“北半球同一水平面上的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图中表示风向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不同高度等压面分布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
小题2:图中M地,地处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影响下,此时M地吹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