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9题。小题1:图中气压带②的名称是: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C.盛行西风带D.副极地低压带小题2:该日北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9题。
小题1:图中气压带②的名称是:A.赤道低压带 | B.副热带高压带 | C.盛行西风带 | D.副极地低压带 | 小题2:该日北半球的季节是:小题3: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分别是:A.气流上升,湿热 | B.气流下沉,干热 |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 小题4:②、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特征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B.常年炎热干燥 |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D.常年温和湿润 |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C |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根据图示②气压带位于30°N附近,为动力原因引起下沉气流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根据图示全球气压带向北移动,所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偏北,为北半球的夏季。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根据图示①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气候湿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4: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湿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
举一反三
全球气候是不断变化的,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采取应变措施的基础。根据所给材料,完成各项要求:(10分) 材料一:“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赤道附近数千公里海水带的异常增温现象。这种异常升温转而又给大气加热,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例如,厄尔尼诺往往使南部非洲、印尼和澳大利亚遭受严重旱灾,同时带给秘鲁、厄瓜多尔和美国加州的则是暴雨、洪水和泥石流。 材料二:水稻和棉花是秘鲁两种主要的农作物,它们对降水的数量和时间均很敏感。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使秘鲁棉花生产严重受灾,1983年的农业产值下降了 14%,而由于对1986~1987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做出了预报,采取了主动适应措施,增加了水稻种植的比例,1987年秘鲁的农业产值增加了3%。 材料三:1950~1999年黑龙江省气温变化、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及其单产变化图
(1)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2)黑龙江省1959~1999年间年平均温度与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单产变化总趋势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秘鲁在1986~1987年增加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 (4)黑龙江省在1986~1987年对水稻种植面积的调整是否适应气候的变化?分析这种调整造成的影响。 |
“地球一小时”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呼吁公众在每年3月28日晚20:30熄灯一小时。2009年3月28日,全球88个国家的近4000座城镇按照时区依次在晚上8点半至9点半熄灯一小时,据此回答1—2题。 小题1:“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唤起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其气候变化主要指A.大气污染 | B.酸雨现象 | C.臭氧层空洞 | D.气候变暖 | 小题2:下列现象中,可能与这种气候变化有关的是: ①低纬地区山地冰雪量增加 ②我国南海的鱼种生存空间向东海扩展 ③日本的樱花提前开放 ④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 |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完成11~12题。
小题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 小题2:当图中④地周围出现极夜时,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武汉的梅雨 | B.南京的伏旱 | C.北京的寒潮 | D.哈尔滨的洪涝 |
|
阅读下表及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的差值最大接近_________百帕。(2分) (2)造成澳大利亚大陆7月和1月气压状况不同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试分析表中两城市1月和7月降水差异的原因。(4分) (4)甲所示的国家属什么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什么?(4分) |
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在A.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 | B.大西洋与北美大陆之间 | C.印度洋与亚欧大陆之间 | D.太平洋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