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24~25题。小题1:乙丁代表的产业转移方向是A.美国日本B.日本中国C.西欧日本D.西欧中国小题2:汽车产业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该图表示当今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的一种趋势,读图回答24~25题。
小题1:乙丁代表的产业转移方向是小题2:汽车产业的这种转移,对丁地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产业升级 | B.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 | C.加快产业人口集聚与城镇化进程 | D.改善环境质量 |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
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乙位于欧洲,丁位于中国珠江三角洲。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汽车工业往珠江三角洲转移,可以增加珠江三角洲的地区的就业岗位,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可能带来环境问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
举一反三
探日本产业转移之因, 思中华强国之路。(10分)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 (1) 能源:自1955—1969年,日本用了15年时间建立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重化工对原料、燃料的消耗量大。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从而( )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汇率:198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多。原来国际市场上日本产品卖1美元,升值后售价就达2美元。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3) 市场:至80年代,日本传统工业品的( )(国内/国际)市场趋于饱和,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4) 劳动力:日本劳动力一方面价格高,另一方面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的数量减少,日本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 )和( )的双重制约。 (5) 土地:日本工业高度密集于( )洋沿岸地带。这一带用地紧张,价格昂贵,环境污染严重。促使日本企业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 )发展。 (6) 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技术立国”的基本国策,工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政策明显对传统企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要么向( )密集型转型,要么向( )转移。 (7) 简要谈谈你的强国之路(1分)(言之有理即可) |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34~36题。
小题1: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A.农业因素 | B.交通运输条件 | C.城市分布 | D.工业基础条件 | 小题2: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小题3: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思图,据此回答33-35题。
小题1:据图分析,“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下面哪个地形区 A.华北平原 | B.内蒙古高原 | C.河西走廊 | D.塔里木盆地 | 小题2:有关“引渤入新”调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水沿线会加重盐碱化程度 | B.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 C.可以加剧输水地区水循环 | D.塔里木盆地将成为外流区 | 小题3:图中A、B、C三地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水分和热量 |
关于两区域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全面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
|
80年代中期,日本出现产业向海外大转移,其主要的原因是 ①国内同类产业已达饱和 ②能源市场出现能源危机 ③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 ④人口老龄化严重 ⑤国际市场面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竞争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