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读“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6分)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1)说出甲区(阴影部分)地貌类型的名称。考虑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

【题文】读“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6分)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1)说出甲区(阴影部分)地貌类型的名称。考虑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读“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6分)

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说出甲区(阴影部分)地貌类型的名称。考虑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简述该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5分)
(2)与图示范围内黄河M点以上河段相比,MN河段的流量变化有何特点?分析原因。(6分)
(3)图示范围内,黄河在M点以上河段流经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请在图中用一箭头线大致画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路线。(2分)
(4)图示大部分区域水资源短缺,请提出若干解决该地区这一问题的合理化建议。(3分)
答案
【答案】
(1)(共5分)名称:(山麓)冲积扇(1分)   
形成过程:河流上游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山口;(2分,任答1点)在山口因坡度突然减小,流速降低,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山麓出口顶点向外辐散的扇形堆积体。(2分,任答1点)
(2)(共6分)特点:流量变小(1分)   原因:MN河段为地上河(1分),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1分)和地下水补给(1分);沿途下渗(1分)和人为用水(1分)使流量变小。
(3)(共2分)水土流失严重(1分)   (图1分,见右图,北京、天津段任画一段)
(4)(共3分)上游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减少浪费,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防止水污染,加强工业废水处理等。(3分,任答3点)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区形成于河流的出山口位置,阴影成扇形,为山前冲积扇地形。其形成即为上游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开始沉积,形成冲积扇地形。
(2)由图中可以看出MN河段为黄河下游,显著特点为地上河,支流汇入少,下渗作用强,沿线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导致和中游河段相比流量变小。
(3)黄河在M点以上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所以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丹江口水库取水,经过河南、河北,送至北京和天津,在图中找到这些地区,并且延地势平坦地区穿行。
(4)此地区水资源短缺是由于水资源分布少,工农业发达及人口众多造成用水量过大、水浪费、水污染,合理化建议针对这些方面提出即可。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区域地理。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区域地理比较熟悉,该题主要结合我国地形图,这里主要是河流分布图、等高线分布图和经纬网图,依据这个考察我们对我国区域地理的了解程度,其中不同区域的概况,在区域内主要有哪些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图中涉及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河。依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可以回答。
举一反三
【题文】(十四)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安徽省Y山(118°E,31°N附近)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之间,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每年,各色牡丹和石林交相辉映,素有“名花似海,奇石如林”之称。
材料二:安徽省Y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

材料三:安徽省Y山山麓地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四:牡丹的生长条件——牡丹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充足的阳光对牡丹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气温在25℃以上则会使牡丹植株呈休眠状态。牡丹开花适宜气温为17~20℃。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Y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5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该山6~8月降水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三、四判断,安徽省Y山牡丹花欣赏的最佳时间段为 (填月份)。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适合种植牡丹的原因。(7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理环境独特。读图回答问题。(12分)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阐释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简要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a表示甲、乙间相互作用,b表示甲、丙间相互作用。下图为我国某地自然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图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大气圈B.乙表示岩石圈
C.乙范围占有甲的全部D.乙影响丙的演化
【小题2】据右图判断
A.图中岩石为玄武岩,具有层理构造
B.图示地区气温日较差大,风化作用强烈
C.岩石裸露地表,经历了长期的变质作用
D.该地貌为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2】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大理岩
B.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我国内陆地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试验区,对加快推进沿黄河城市一体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影响打造沿黄河城市带的最关键因素是
A.水源B.交通
C.地形D.能源
【小题2】宁夏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有我国“塞上江南“的美誉。该地最适合发展
A.花卉种植业B.柑橘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D.葡萄种植业
【小题3】下图是位于上图M处的西夏王陵群,目前,陵墓外表已是千疮百孔。造成西夏王陵损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