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时,在25mL 0.1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 HA酸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仔细观察下图,判断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5℃时,在25mL 0.1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 HA酸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仔细观察下图,判断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时,在25mL 0.1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 HA酸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仔细观察下图,判断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HA酸是弱酸
B.当滴定过程中溶液pH=7时,c(Na+)=c(A-)>c(OH-)=c(H+)
C.在C点:c(Na+)>c(A-)>c(H+)>c(OH-
D.在D点:c(A-)+c(HA)=2c(Na+)
答案
C
解析
A项:如果HA是强酸,则在12.5ml时两者恰好中和,溶液呈中性,pH=7,故HA为弱酸;
B项:当滴定过程中溶液pH=7时,溶液中的c(OH-)=c(H+),由电荷守恒可推之c(Na+)=c(A-);
C项:由于不能确定此时溶液的酸碱性,故无法排出微粒浓度关系。
D项:在D点,HA的物质的量为 NaOH的两倍,由物料守恒可知,c(A-)+c(HA)=2c(Na+)
举一反三
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   )
①1.0×10-7 mol·L-1 ②1.0×10-6 mol·L-1 ③1.0×10-2 mol·L-1 ④1.0×10-12 mol·L-1 
A.③B.④C.①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为热能、电能、光能等为人类所利用
D.天然气属于二次能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主要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草酸的盐可用作碱土金属离子的广谱沉淀剂。
(1)40 ℃时混合一定体积的0.1mol/L H2C2O4溶液与一定体积0.01mol/L酸性KMnO4溶液,填写表中空格。
温度
v(H2C2O4)
v(KMnO4)
KMnO4褪色时间
40 ℃
10 ml
10 ml
40 s
40 ℃
20 ml
20 ml
               
(2)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通过酸碱滴定可测定草酸溶液浓度。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用化学式HIn表示)本身就是一种有机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InH++In。则酸根离子In的颜色是        。甲基橙的酸性与草酸相比,                 (填前者强、前者弱、十分接近、无法判断)。
(3)常温下有pH均为3的盐酸和草酸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在答题卷上画出稀释过程中两种溶液中c(H+)变化的示意图并作必要的标注。

(4)常温下MgC2O4的Ksp=8.1×10-5,已知当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10-5 mol/L时可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现为了沉淀1 L0.01 mol/LMgCl2溶液中的Mg2+,加入100 mL0.1 mol/L的(NH4)2C2O4溶液,通过计算判断Mg2+是否已沉淀完全。
(5)(NH4)2C2O4溶液因NH4+水解程度稍大于C2O42-而略显酸性,0.1 mol/L(NH4)2C2O4溶液pH值6.4。现有某未知溶液,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0×10-5mol/L,该溶液pH可能是                (填字母)。
A.5                   B.6               C.7                 D.9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首条纤维乙醇生产线——河南天冠集团3 000吨级纤维乙醇项目,在镇平开发区开工奠基。这一项目打破了过去单纯以粮食类原料生产乙醇的历史,使利用秸秆类纤维质原料生产乙醇成为现实。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这种纤维乙醇部分替代成品油,有助于缓解日益增长的成品油需求
B.这一项目不仅使秸秆类废物得到科学利用,而且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粮食
C.乙醇能部分替代汽油作车用燃料是因为乙醇与汽油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成分相似
D.掺入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可以使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式盐的pH均小于7
B.升高温度可以抑制水的电离
C.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
D.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